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定都与迁都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关系密切。

材料一

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愿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是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

材料二   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隋炀浚运河以连贯之,而两河之下游,遂别开交通之路。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明祖南入安南,莫都金陵;而燕王卒以靖难之师起北方,复宅金、元之故宅,以至于今。非地运使然,实地势使然也。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因素。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这句话的理解。
2024-07-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卷
2 . 中外关系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呈交了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帝的信,其要求被乾隆帝在复信中一一加以拒绝。具体情况见下表:

英国所提的要求清朝拒绝的理由
派使者常驻北京与天朝体制不和,断不可行
加强贸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浙江宁波、珠山、直隶天津等地泊船贸易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贸易,俱在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却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若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在京城设商馆,收贮货物京城为万方拱极之区,体制森严,法令整肃,从无外藩人等在京城开设货行之事。尔国欲在京城立行之事必不可行
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以供商人停歇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在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便向来西洋各国夷商居住澳门贸易划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寸。若毫无限制,恐内地民人与尔国夷人间有争论
减免关税夷商贸易往来纳税,皆有定则,西洋各国均属相同。惟应照例公平抽收,不能偏颇
在中国传教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夷人妄行传教,尤属不可

——依据乾隆帝给英王的复信(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整理


有人说,乾隆帝与英国使节的交涉,体现了两种文明在多个领域的碰撞。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3 . 政治制度建设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伸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政党分赃”制度。执政党大肆使用本党人士担任公职,这不符合“资产阶级的统治是整个阶级的统治,而非一派统治”的原则。由于每次随选举而共进退,致使官吏大换班,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由于党派不同而不能服务于社会。一些官员认为作为战利品的权力到手,不用更待何时,例如纽约一名由格兰特总统任命的官员竟然滥用公款5000万到1亿美元。

文官制度的建立,将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实现,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上。文官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政治权利,摒弃了对权势的依附关系,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工作。文官制度的建立也体现了“机会均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政治原则的发展,各国公务员法均规定:不得以性别、种族、信仰、阶级为理由而拒绝公民担任公职。

——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析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分赃”制度存在的弊端。结合文官制度的内容,说明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
4 .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经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分别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2)在历史进程中,法令与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图示后完成下表。
年代宪法文件性质或影响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4)综上所述,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0-04-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5 .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华文明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连续不断的文明,形成这种现象的众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1)列举儒家创始人孔子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

新文化运动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陈独秀说:“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李大钊指出:“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专制所雕塑之偶像权威也。”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3)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近年来我国电视台陆续播出关于孔子的节目,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2020-04-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路矿事务,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的部分办事人员称为章京,负责处理总理衙门的日常事务,起草各类文书。章京由内阁、部院推荐,通过考试进行甄选。

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旳部分考题(1861-1896年)

序号时间考题
1861 年“言忠信,行笃敬”(注:出自《论语卫灵公》)
1864 年“仲冬大阅论” (注:出自《周礼大司马》,意为各项军旅活动应因时而动)
1872 年“智圆行方论”“学然后知不足论”“政如农功论” (注:论题均来自传统经典,与总理衙门事务无直接关系)
1883 年“铁路议”
1890 年“楙迁有无万国作义论” (注:语出《汉书食货志》,意在测试对中外商务的理解)
1896 年策问:条约、舆地、算法、制造
策问:中、俄、英、法陆路边界设防险要

——摘编自李文杰《晚清总理衙门的章京考试—— 兼论科举制度下外交官的选任》


(1)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2)相较①②③,④⑤考题折射出洋务运动后期有什么突出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晚清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7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