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西周初,实行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主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唐律疏议》规定“五刑”即笞、杖、徒、流、死。笞者,击也,又训为耻。徒者,奴也,盖奴辱之。规定的十大恶行,不孝为其中之一、责骂父母者以谋杀论处,父母身故密不举哀的判处流刑。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

——摘编自张晋藩《辉煌的中华法制文明》

材料二   1条第1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1条第2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2条第1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3条第1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修正案第1条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修正案第4条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西周至唐朝法律与教化的演进,并谈谈你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近代美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即使被认为美国真正的主人印第安人,经过考古发现,也是亚洲的蒙古人种移民而来。故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meltingpot)”,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否认,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如非洲的黑人文化、亚洲的黄种人文化、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后裔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等,都是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利坚文化中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保留得相对完美的亚文化群体。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在图上画出近代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并结合史实加以解释。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化的特征并加以说明;结合所学,谈谈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过去二百年间,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 年至 1841 年间,曼彻斯特人口从 8000 人上升到 235000 人。从 1780 年 开始的四十年中,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占英国的 1/4,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

1842—1844 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及带来 的工业飞速发展。他认为“曼彻斯特是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 资产阶级聚居在远离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外围,而每家雇工在 500 或 1000 人的大工厂周围,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恩格斯曾这样描写曼彻 斯特的工人居住区,“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而污浊沉闷,而且“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尽管 当地工人的工资较高,他们的平均寿命却要低于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材料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在城市和农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

(1)1840 年一位市民认为,“曼彻斯特财富和商业统治地位的获得是以脏乱和疾病为 代价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2022-02-13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改革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西汉)桓宽《盐铁轮》


(1)阅读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材料二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梁启超写作这部书的目的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0天时间里,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幕后策划者颁发了40多道改制诏令,几乎涉及到了各个方面。除了湖南,这些诏令几乎均未得到执行。官员们都在观望1889年归政的皇太后对这一激进的改革制度会做何反应。保守派官员当然都纷纷反对,叫嚣不已……军队改革则威胁到满洲的旗兵和绿营……打击腐败则几乎影响到了全体官员。总之,皇帝的计划一展开,他就发现整个统治基础都与他为敌……慈禧最终在满人军事首领荣禄的帮助下,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2020-03-2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5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值得不断传承与发扬。

材料一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而异矣。

——《二程集》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所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思想均出自哪一学派?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该学派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该学派的精神内核。扼要分析其在当今的社会价值。

材料三   泰西之政治,常随学术思想为转移;中国之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此不可谓非学界之一缺点也。是故政界各国并立,则学术亦各派并立;政界共主一统,则学界亦宗师一统。当战国之末,虽有标新领异如锦如荼之学派,不数十年,摧灭以尽;巍然独存者,唯一儒术。而学术思想进步之迹,亦自兹凝滞矣。夫进化之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惟宗师一统故。而其运皆起于秦、汉之交,实中国数千年一大关键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如何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0-03-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