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盛极一时被后世史家誉为“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朝最后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最高理想在辽阔的版图内建立了空前稳固的有效管辖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清朝继元明两朝之后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以至最后完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认识。
2022-07-1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郡县制度

材料一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材料三   学者钱穆说:“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柳宗元和顾炎武对郡县制度看法。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2022-0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而集中反映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民生主义”观念就是他在伦敦英国博物院的图书室读书,并考察了英国社会政治风俗时初步形成的。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多次将苏俄政府的平民政策与他所推崇的孔子的“大同世界”相提并论。他说:“若俄国则更进步,其目的在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而无不均之患,语其大成,则与孔子所谓大同相类”。由此,孙中山更丰富了他的“经济平等”思想。孙中山把其“经济平等”思想归结到“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上。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孙中山的经济平等思想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土地”问题上,他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要起来反抗的。如果地主和农民发生冲突,农民便不能抵抗。”在“资本”问题上,他的这种在中国保护中、小资本而限制垄断资本的政策,既要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又要防止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全民的“同富”只能是“空中楼阁”。

——摘编自《论孙中山的经济平等思想》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主要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中体现“经济平等”的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局限性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现实价值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乡村建设运动出现之初,王鸿一等人于1929年在河南设立了村治学院,形成所谓村治派,提出了实行乡村自治的理念。他们明确表示,成立村治学院的目的在于:“研究乡村自治及一切乡村问题,并培养乡村自治及其他服务人才,以期指导本省乡村自治之完成。”……在思想认识上,乡村建设派认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梁漱溟说:“所谓经济进步,无非是生产技术与经营技术的进步,此种进步,均从小规模进于大规模,从零碎生产进于大批生产。这种情形,都是竞争的结果。……农业进步亦需要大规模的经营,与工业同。……农业既不能走竞争吞并的路,其经营复须相当的大规模,则舍农民同意的自觉的‘合作’,殆无他途。”……乡村建设运动的各个实验区都建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农村教育机构。对农村教育最为投入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其农民教育部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想产生的教育建设方案不是偏于心理,或物质,或社会,或国家的任何一方面的建设,而是集中在一切建设的基础上作工夫;简言之,就是人的建设,或新民的建设。此种建设成功,则其他一切建设都易着手进行。”

——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中对农村的改造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2017-04-17更新 | 1130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所谓宪法者,就是将政权分几部分,各司其事而独立。各国宪法只分三权,没有五权。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
从前在东京同盟会时,本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党纲,预计革命成功就要实行五权宪法。不想光复之后,大家并不留意及此,多数心理以为推翻满洲就算了事。所以民国虽成立了十年,亦没有看见什么精彩,比前清更觉得腐败。这个缘故,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不用兄弟细说,必以五权宪法为建设国家的基础。我们有了良好的宪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
现在英国并不是行三权政治,实在是一权政治。英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是国会独裁,行议会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以党治国。孟氏发明三权分立学说未久,就有美国的革命,订定一种宪法。美国即根据孟氏的三权分立学说,用很严密的文字订立成文宪法。孟氏乃根据英国的政治习惯,草成此种三权分立主张。后来日本的维新及欧洲各国的革命,差不多皆以美国为法订立宪法。英国的宪法并没有什么条文,美国则有极严密的条文,故英国的宪法又称活动的宪法,美国的宪法是呆板的宪法。英国以人为治,美国以法为治。英国虽是立宪的鼻祖,然没有成文的宪法。以英国的不成文宪法拿来比较我们中国的宪法,我们中国亦有三权宪法,……一是君权,一是考试权,一是弹劾权。而君权则兼有立法、行政、司法之权。
五权宪法,分立法、司法、行 政、弹劾、考试五权,各个独立。从前君主的时代有句俗话叫“造反”,造反就是将上头的反到下头,或是将下头的反到上头。在从前的时候,造反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这五权宪法,就是上下反一反,将君权去了,并将君权中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提出,作三个独立的权。行政设一执行政务的大总统,立法就是国会,司法就是裁判官,与弹劾、考试同是一样独立的。
——摘编自《孙大总统五权宪法讲演录》(1921年1月版)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提倡“五权宪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对英国和美国政治、法律方面认识上的错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