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文化交流

下面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胡旋女》,题注:“天宝末,康居国献之。”诗云:

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飒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注:

天宝:唐玄宗年号。康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飘飘:轻盈洒脱

太真:杨玉环。禄山:安禄山,玄宗时,官至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梨花园:即梨园,唐朝训练乐工的机构。后称为戏园。

(1)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探索盛唐时期中外乐舞频繁交流的原因。
(2)从这首诗的内容中可以获得那些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域乐舞流传所带来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印度、丝国和阿拉伯加在一起每年至少从罗马汲走了一亿金币。 ……中国人占有这一亿金币的近1/3 份额,其余的2/3份额则由运送中国丝绸的中介商赚走了。

——普林尼《博物志》

(1)阅读材料1、材料2,结合所学分析丝路开辟之后东西方之间交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张骞“凿 空”西域的理解。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的主要原因。
2024-05-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灾荒救济制度也称荒政,是国家有关救济灾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肯定已出 现了古代荒政的雏形。 秦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为实行荒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古代荒政逐步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

——摘自李向军著《清代荒政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救灾制度和民间救灾。根据研究, 宋代以后民间广泛地参与到救灾制度的建设中。宋代是富民经济的高度发达时期,富民参与了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 与地位。受此影响,灾荒救济呈现出以乡村为单位的特征,弥补了官府救助覆盖面的缺失,减少了村民在食物获取权上的不均衡。

——改编自李军男《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


(1)依据材料二,概括社会救灾制度在宋代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荒政的看法。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嘎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允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1)材料一表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华民族的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材料一   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我们在这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

----徐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二里头遗址的文明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认识证据
存在较为强大的政权
遗址内存在不同类型的专业作坊
贵族墓葬区的发现

材料二




(2)从制度创新的视角,解读以上四张地图。(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