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材料一   以下是历史 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请将这些言论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字母)

①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②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

③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④楚日:“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⑤“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A.春秋       B.西汉       C.北魏       D.北宋       E.清代


(1)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

材料二

左图是竖立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会盟碑”,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2)材料二最有可能是什么朝代的文物?对于历史研究有什么史料价值?

材料三   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地线

成就

内容

东南

统一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抗击沙俄

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

稳定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

管辖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改土归流

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南方

平定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巩固统一。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材料四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监察制度的运作方式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2021-12-23更新 | 247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世界古代史上四部著名史诗的中译本封面。对这些史诗认识正确的是(     

《荷马史诗》 《吉尔伽美什》 《摩诃婆罗多》 《伊戈尔远征记》
①史诗属于文学作品,且掺杂神话传说,史料研究价值不大
②内容多为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文化的共通性
③内容展现不同地域文明的独特魅力,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④《荷马史诗》深刻影响其它三部史诗,体现文化间的交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高二下·北京西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下对《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等史诗的看法正确的是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社会历史风貌D.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2021-06-22更新 | 750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利的证据是
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B.油画《百团大战》
C.历史小说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
2020-05-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或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不能说话柔和,气色温和),视斧钺鼎镬无如(不畏强势,不怕得罪人)也。……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弗色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

——引自《宋史·孙固传》


材料二: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引自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史料的主要观点,并评价两则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三: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清代的法律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四: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相同点。
材料五:
“体育”最初产生起自于“教育”一词,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城邦为争夺领地兵戎相见,军事训练促进了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促进了古代奥运会的产生。14、15世纪以后,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以及平等观念的提出,开启了普及教育的大门。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
18世纪以后,生产力巨大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发展,现代竞技运动的公平原则和规则精神确立。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中设置了“体操课”。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20世纪初,我国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二战后,全球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大众娱乐休闲产业日益发展,现代体育成为时尚性的大众消费文化。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中国政府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体质不断提高。
(3)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以“体育的发展”为主题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2018-06-01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2018年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7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帝国主义是衰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
②“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
③“国际工人协会并不是某一个宗派或某一种理论的温室中的产物。它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
④“印尼共产党拉到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②④
2023-05-26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9 . 法律与社会

材料一   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被誉为“中国法制史研究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成书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汉书》《晋书》《旧唐书》中的《刑法志》篇目及相关的人物列传,又大量引用了《唐律疏议》《明律例》《清律例》等。此外,像《颜氏家训》、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苏洵《嘉祐集》、明代祝枝山的《野记》等私人撰述也被大量征引。该书运用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及宗教这些社会史的范畴,将中国古代自汉至清2000多年间的法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以及这种精神和特征的变化轨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体系,它可以被称为“法律社会史”。

——摘编自王健《瞿同祖与法律社会研究—瞿同祖先生访谈录》等


(1)依据材料一,举例说明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成书过程中所采用文献史料的类型,概括这部著作的编纂特点。

材料二   中国法律并不是自上古时代以来即为儒家思想所支配。秦、汉的法律是法家所制定的,其中并无儒家思想的成分在内。曹魏而后每一新的朝代,必制订一套本朝的法律。法典的编制和修订落入儒臣之手,于是他们把握时机,可以大刀阔斧的方式为所欲为,有更多的机会尽量将儒家之精华“礼”糅杂在法律条文里,一直到法律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为止。此种程序自魏晋便已开始,而北魏尤其是一大关键,至南北朝已大体完成,不待隋、唐始然。比如晋代时期出现的按照“服制”定罪、父母诉子不孝处死;北魏时期对于犯死罪者祖父母、父母老又无亲戚赡养可以免除死刑等。

——摘编自瞿同祖《瞿同祖论中国法律》等


(2)提炼材料二阐述的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并加以解释。
10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②“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③“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④“今县官乃自出息钱,以春、秋贷民”
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