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况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图一反映的地点是哪里?这里与中国历史上哪件大事有关?用两个词语概况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写出该事件的时间(只写出年份即可)。
(3)材料二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我国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请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021-11-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主席《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国际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
(3)有人说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2022-04-03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产生了许多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鱿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试验用书《历史》

材料二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卒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述的是什么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24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袖。在24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指导忍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逐渐成为集中全党智慈的毛泽东忍想.……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用两天的时间,向代表们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代表全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报告获得了一致通过.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也成为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期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4)综上,谈一谈你对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具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李大利《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19239月—19244

材料二   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政策……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中的各次胜利。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材料三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上义过程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材料四   邓小平把能否大胆改革开放看作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依据上述至少两则以上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代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辞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和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看法。
2020-12-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对科举考试限制稍严,宋随唐制;明不再限工商子弟、杂役;清限罢闲官吏、犯罪家族、倡优之家、守孝……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科举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问义、策问、诗赋4种。帖经就是“填空”;问义分墨义和口义;策问从西汉沿袭而来,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诗赋要求考生当场作诗赋各一篇。唐代以诗赋取士,明清以八股取士。

材料二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固定段落组成,句型、字数都有规定,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为正文,两两对偶,限300字,500字,700字。现代人对八股文的印象不佳,其实八股取士也有合理因素,如评分标准公平一致;指事类策,谈理似论,持律如诗之严,取材有赋之博,能够考查考生的能力。

材料三   科举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持续地选拔出大批人才,进士科成为高级官僚的来源,许多武举精英成为栋梁。唐宋八大家里有七位进士,一位举人;唐代的房玄龄、王维等,宋代的寇准、范仲淹、沈括、包拯等,元代的施耐庵、刘伯温,明代的于谦、张居正等,清代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李鸿章等人皆考中进士,其中更不乏状元。即便是没有考中进士甚至举人的人,如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罗贯中、关汉卿、海瑞、吴承恩、李时珍、蒲松龄、吴敬梓,也曾是“卧碑中人”。此外,科举制打破朋党之私,强化了中央统治功能,官员都是天子门生,也就减轻了地方力量坐大的情形。

科举以成绩录取,专重才学,广泛、持久而强烈地激发了学子发愤求学的热情;科举生源“学历”资格的限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举造就了庞大的知识分子阶层,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教育事业的兴盛与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与传播,都与其活动息息相关。传教士将科举制传至西方,可以说,西方国家早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从中国经验借鉴而来。不仅如此,明代安南(古越南)高丽、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之士在本国乡试,准至京会试……

材料四   但科举制度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如程式化的考试摧残人们的心智,造成空疏学风,导致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科举凌驾学校之上,应试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使教育变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还产生了舞弊请托之风,考试的保密制度有糊名、誊录、锁院等,糊名是把姓名隐藏,誊录是为防止串通阅卷人的考生在卷纸上做记号,因此重新誊写一份,但又有了“勘磨”一说,是买通誊录者修正卷纸上的错误。有些科举考试中,非成绩因素严重影响取舍,如明代状元兼以貌选,建文二年殿试,嫌王艮其貌不扬,状元换以胡靖;更有以名字奇异、犯讳而被黜者。同时科举还强化了男尊女卑等。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并分析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八股取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演变的重要转折,众人对八股取士历来褒贬不一,请你就某一观点进行评论。
(3)结合材料三、四,谈一谈你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
2018-12-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5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2)以下是该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分析该法律条文的内容以及颁布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据此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018-1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2024-06-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图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图二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三西柏坡纪念馆

材料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课整理的一张时间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2023-12-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10 . 对比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程树德先生在《九朝律考》中记录的董仲舒评述的六则司法案例中的两则。

案例一甲没有儿子,捡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了起来。案发后,对于如何惩处甲的问题引起了争论。董仲舒根据《春秋》之义,认为甲与乙是父子关系,所以不能判罪
案例二
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甲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乙。本案的争论点在于甲误伤父乙,是否应构成汉律所谓的“殴父罪”,有的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董仲舒援引《春秋》许止的事例,许止为父喂药,其父食药而死,君主考虑许止是由于孝心而无害父之意,故赦而不诛,董仲舒认为甲误伤父,是出于无意,不是法律上的殴父,不应定罪

修正案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修正案第四条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节选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案例中判案反映的历史现象,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材料二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同传统宰相府相比,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主要负责财政,管理国库。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实质的角度,指出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有哪两种类型?列举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所打下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

材料四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4)根据材料四,对比西方文官制度,指出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评判政治制度优劣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民族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