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04-25更新 | 627次组卷 | 137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中外历史大事

1月《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2月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7月中国爆发直皖战争。

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版。

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加以概括,并引用上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2024-04-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孝,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朝,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科举制的特点,并归纳宋朝选官用人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材料二   臣等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又断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决无大兴之望。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讵能我待。……庶几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国是,外服强邻。转危为安,胥基于此。

——张之洞等《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等人请求废科举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选官方式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4-04-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民国七年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指出:“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A.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B.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
C.弘扬民主科学的强烈愿望D.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
2024-04-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5 . 通过考古及文献查证,西汉能够观察到的储粮状态与方式是“分散储粮”,而在唐代则更多表现为以巨型窖穴为代表的“集中储粮”形式。这反映出(     
A.汉代自然经济分散闭塞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利用地窖储粮始于唐代D.地方分权不断强化
2024-04-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制图学具有古老的传统,显示着人类对于周边世界的各种认知。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下)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两幅地图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逐一进行了标注。

18867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未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英国绘制《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意图并简述你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认识。
2024-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时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财政收入粮食产量钢产量
1950年33.2%62.17亿元1.32亿吨61万吨
1952年43.1%173.94亿元1.64亿吨135万吨
A.国民经济形势好转B.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计划经济成效显著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中目录摘编:

第五编   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与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第44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

《全球通史》下迄21世纪,在目录第八编中,作者认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解释。
2024-03-29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改革开放以后,劳动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巧干实干的智慧;不仅仅要带来政治效益,更要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效率的经济效益。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支柱,他们的实践是党的决策的基础。他鼓励人们敢想、敢闯、敢试,让人民群众在这场伟大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闯出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他支持和肯定安徽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劳动在改革开放前后所起的作用,并指出“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依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劳动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并略述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3-29更新 | 193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元老对北宋京城汴梁作了如下描绘:太平日久,人物繁华,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给汴梁增添新的文化演绎动力的重要源泉是街市赋予它的浓厚的世俗性。街市的产生,不仅带来了汴梁城市商业活动的全面开放,也把城市变成了繁荣的大众生活的场所,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勃兴,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内涵,造就了高雅文化植根的土壤。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推动北宋京城汴梁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动力,并简要说明城市经济对宋元文学(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人烟繁庶,名闻全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叶到清朝前期“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的发展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市镇兴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概括指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