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蒲安臣条约》签订以后,华工赴美的人数大幅度增加。187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1876年,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设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中国人移民问题。委员会写成一个报告书,提出了解决中国移民问题的办法:所有中美条约,凡是准许中国人移入美国的一律作废;由美国国会制定法律,限制中国人每次在美国上岸不得超过10名。

——摘编自郭惠《〈蒲安臣条约〉与中美交涉华工事务研究》

材料二   1879215日,第四十五届国会通过了一项议案(众议院2423号议案),禁止任何载有超过15名华人的船只进入美国。海斯总统否决了该项议案。在否决咨文中,海斯总统说明了否决的理由:该议案有悖于《蒲安臣条约》,而“对我们与中国的现有条约的简单侵犯,是对国家的更广泛与更持久的利益的莫大麻烦”。然而,他同时指出:“我认为太平洋沿岸诸州人民的严重的不满情绪,他们由此而产生的对将来更加严重的忧虑,值得全国人民最严重的注意和国会与总统的深切关注。”1868年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有明确的自由移民的规定,根据通行的“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美国就不能擅自制定排华法案。1880年正是美国大选之年,海斯总统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选票,立即派人赴华商谈修约事宜。最终,中美签订了《安吉立条约》,条约赋予了美国政府“整理”和“暂停”华工的权力。

——摘编自曹新群《美国政府华工政策的演变1868—1894》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76年美国加州参议院“报告书”中的华工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评析美国海斯总统对“2423号议案”的否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愈演愈烈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我国在外交政策上作出了“一边倒”的战略抉择,决定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19458月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新中国与苏联发展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为了区别于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经中苏两国的平等协商和中国提议,中苏决定在原名称“同盟”之后加上“互助”两字,并把条约内容中关于“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的“尽给予”改为“尽全力给予”。1950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摘编自李莉、宋晓芹《中苏结盟与新中国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彻底断绝。1952年,中国与锡兰的“大米换橡胶”贸易协定,开了中国与不同政治制度国家进行贸易的先河。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英国,这是中国派往西方的第一个贸易代表团。此后,法国、瑞士、联邦德国等国家的工商界代表纷纷访华。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及其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将原由元老院管理的元老院省以谷物形式上缴的赋税改为由元首支配,它们主要被用于为平民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不久,帝国还加强了对竞技运动的管理,平民也能在竞技娱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一时期,罗马重建了克劳狄神庙,修复了马尔采鲁斯剧场与卡皮托神庙。据统计,仅图密善在位时期(81—96年)新建的大型建筑就达21座,修复的大型建筑有25座,完成了其父兄在位时动工兴建的3座大型建筑。虽然当时的罗马人已经发明了新的建筑技术,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并降低成本,但是罗马皇帝仍尽量多地使用人工的力量。这一时期,平民从元首的福利政策中获益,丧失了参与政治的兴趣,成为元首制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材料二   在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城市中,行会所奉行的契约性生产和逆市场主义经营保障了城市绝大多数工商业者的生存。现代意义上的民生含义包含了生存和发展两大方面,在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中世纪西欧,生存是民生问题的主要方面。行会管制小商品生产与经营是为了保障城市工商业者的普遍生存,是民生保障的主要因素,而救助行会内部的穷人与不幸者也是为了保障城市特殊工商业者的生存,是民生保障的次要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帝国的主要治国之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行会对中世纪早期西欧城市民生的影响。
2023-10-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精神文明作为城市文化的内核,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面貌,塑造着一座城市鲜明的品牌特色,提升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品质,也为城市魅力的绽放增光添彩。

相关史实来源
四川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里,彭州籍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家训、彭州实验小学校训、全国文明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的企业精神等均被雕刻在观赏石上,观赏石矗立在人工湖边;见贤苑和崇德林,分别展示着8名彭州近现代乡贤名人和12名“彭州榜样人物”的事迹:修身麻里,中国美协画家、彭州籍人物画家肖天智创作的12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
成都文明网(2016年10月)
随着武汉市第二批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的出炉,武汉市建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总数已达24个,其中以“友善”为主题的沙湖公园展示了20个琴园友善的故事,并推出了琴园大碗茶供市民免费饮用,建起了为市民提供使民服务的爱心驿站,供市民免费借阅图书的爱心书屋等
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
佛山市三水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示范点1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6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景观100多处,创新性制作手绘墙10万多平方米;此外,三水区还完成了6处红色地标的改造提升;市民走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大型商超、服务窗口、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类核心价值观标示、公益广告
南方新闻网(2020年9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12-18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仪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司,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下表为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有澳门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   

航线航线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香料、棉布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等地,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主要交换内容的“丝银之路”


(1)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023-03-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因此,通过一战“已经得到一切——甚至比一切更多”的英国打算通过避战求和,以维护本国的既得利益。自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和社会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内,使得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内向性”,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更加深了这种倾向。当时的财政大臣尼维尔·张伯伦惊呼:“危机一个接一个地向我们袭来。”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于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维护和平主义意味着避免任何导致战争的政策”。这种思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影响和作用着政府。

——摘编自王宇博《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材料二   1939年3月14日,在希特勒的导演下,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宣布“独立”。第二天,德军就占领了捷克地区。3月18日,英法两国政府在国内舆论压力下,向德国提出抗议,纳粹政府轻蔑的予以拒绝。慕尼黑协定不仅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而且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动摇了东南欧小国对英法的信任,削弱了潜在的反法西斯力量。由于从苏台德危机到签订慕尼黑协定,苏联一直被排挤在外,以及法国废弃了《法苏互助条约》,这一切都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猜疑,为后来的苏英法谈判造成了心理障碍。

——摘编自洪聚堂《慕尼黑协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台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这个制度终结了各国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各国币值仅取决于其含金量,因而十分稳定。而国际汇率的波动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国际贸易额增加了三倍。其中,90%的国际贸易以英镑结算,各国80%以上的外汇储备是英镑。

材料二   受制于自然条件,黄金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币值的长期稳定,实际上等同于物价的下降。一旦一国黄金大量外流,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加剧生产过剩。而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靠提高关税或殖民扩张来缓解压力。在一战和大萧条的冲突下,金本位制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日渐削弱的英国也无力维系英镑的国际地位。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完全瓦解。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金本位制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民主与古代民主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从制度上来记,现代西方的民主制不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而是来源于罗马的共和制。两者在制度构架上的对应十分明显;(以美国为例)总统对应执政官,议会对应罗马元老院一一美国的参议院 Senate House,取名来源于罗马元老院,公民选举则对应罗马的公民大会。而且美国的建国之父明确表示不要典的那套民主制度。麦迪逊曾说:“即使每个雅典公民都如苏格拉底那样智,典的每公民大会仍然都是岛合之众,“如果让古希思想家——比如亚里士多德来看现代西方民主,他背定不认为这是民主制度,而会认为这恰恰是与民主相对立的。现代的民主制在根本上是精英主又的,它和反雅典传统的精英主义一样,实际上是不愿让大众零权力或直接进行决策。

——摘自黄、郑诗亮、沈奕《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西、葡两国屠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全银贵全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

材料二   以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为界标,撤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一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拓展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发展与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西方学者不乏专门论述,在参考这些论述时,须注意其研究角度。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①第二次失败,使中国②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它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出材料中画线的①②分别指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对该学者对“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解释加以评析。
2022-03-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临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