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的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2700万人(618个城市群)增长到2015年的5.67亿人(7600个城市群)。仅肯尼亚一国2015年的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了1950年整个非洲大陆的城市人口。超过50%的非洲人口生活在城市。截至2015年,非洲有11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500万,其人口总数达到9500万。而非洲6740个小城市群的人口总数为1.8亿,其中每个城市的居民不到10万。据统计,20002015年,拥有1万至10万居民的非洲城市数量增加了近2000个。与此同时,距离邻国城市群不到10公里的边界城市有47个,不到40公里的边界城市有635个。生活在这些边界城市的人口超过了4200万(约占非洲城市总人口的8%)。

——摘编自【法】彭旦文、王晓波《非洲城市化的前景》

材料二   2012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2013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201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由53.73%增至59.58%,年均增长1.17%。这一阶段的城镇化速率比19962012年的增速降低了0.21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的质量显著提高。比如,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随着国家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口增长规模相对有所下降,就地城镇化的比例相对在提高。20194月,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与此同时,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保护农民权益、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了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依据。

——摘编自朱鹏华《新中国70年城镇化的历程、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15年非洲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年来中国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非城市化的历史启示。
2024-02-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在英国棉纺织业中,手工织机仍占绝对优势。到了 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动力织机增至22.5台,其中蒸汽动力超过了水力。手工织机则减少至6万台。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1872年,官方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者询问了约254万人,其中约201万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经营形成垄断组织,这在19世纪末已经很普遍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它们固定产品价格、限制商品生产,并划分销售市场,由此获得丰厚回报。它们往往可以提供比较持续的和有保障的就业,但有些垄断组织更为贪婪,贫穷和饥饿还是困扰着劳动者。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年间,“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房屋各照原编字号造定文册,内府收照”,如报恩寺的42间廊房就属于南字号。其中,军士居营房,官员所居廊房称廨舍,均免“赁钱”。“苟在朝者,皆给廨舍处之”,“不许别衙门官员掺占”,“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太祖还“命於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至于城中民居之廊房,则征“廊房钞”,“系民住房屋上纳”,“四季征收”,沿至明末;征“门摊”,明初收钞贯,嘉靖朝“针对开张铺面,每户征银33厘”;万历年间,征“房号钱”(摊派的雇佣钱),“以门面间数征收”。然而,景泰年间,“洪武中拨住房屋,今多焚毁倒塌,而办纳房钞如故”。嘉靖年间,“御赐廊房通被军民之家占为己业,法司各官反行赁典借住,使恩制不及于品官,官房占为市业”,对各卫新军,兵部不再供房,而是“每名给银买房居住”。

——摘编自「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明史》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出现了不少乱占城市房屋的混乱现象。19501月,经政府机关研究后《人民日报》信箱答文:城市房屋,无论是属于城市地主或乡村地主所有、现在都不得没收,政府保护城市会馆及一般宗教迷信团体的房产,不予没收或接收。195011月,政务院规定:城市一切合法之私人房产出租时,其租约由双方协议订立,若有不正常租赁关系,予以取缔;公共房产出租,公私两利原则下,应收一定租金,对贫苦、烈、军、工属及集体宿舍等,可酌情照顾。19512月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没收后的财产(包括房产)归国家所有。中共中央于19561月批转《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屋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中指出:在一两年内逐渐完成对城市私人房产的社会主义改造;私人之间的买卖仍应允许,但必须经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和批准。

——摘编自何勘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南京房产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城市房产政策的意义。
2022-09-0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钱大昕(1728-1804),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针对重经轻史的学术风气,钱大昕主张把史学与经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经方法治史。他将天文、舆地、制度、金石、版本等原本经学的分支学科抽离出来,并使之成为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对《史记》以后的许多史学典籍,他都一校勘,详为考证。在此过程中,他探寻出了诸多史学考据的具体方法,包括比较法、求源法、钩稽法、归纳法等。在哲学上,钱大昕抑宋扬汉,对宋明理学一套哲理化的理论不满,极力把理学家大力鼓吹的儒家伦理纲常的说教,具体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

——摘编自张涛《钱大昕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钱大昕的学术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大昕学术主张产生的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云锦被用于皇家服饰,用料考究,织造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织面上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

——摘编自杨雨文《南京云锦:锦中之锦》

材料二   明朝中叶前后,我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新的因素……当时机户与工人之间已不同于封建生产方式中行会老板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了,工人已可以自由地离开工场另找门路……与机户大发横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的织工生活却十分悲惨贫困。他们身受封建官僚、商人与机户的重重剥削与压迫。随着市民阶层人数的增加和力量的逐渐壮大,市民及手工业工人们的斗争也随之接连发生。公元1603年,杭州发生过织工与市民反对封建官僚的斗争,虽然被镇压了,却有力地打击了明代的封建统治,这震动了整个东南地区,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市民阶层作为一支新产生的革命力量,正在走上历史舞台。

——摘编自林正秋《明代杭州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斗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云锦的生产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中叶新的因素产生和发展的表现,并简析明清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
2021-1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这个制度终结了各国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各国币值仅取决于其含金量,因而十分稳定。而国际汇率的波动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国际贸易额增加了三倍。其中,90%的国际贸易以英镑结算,各国80%以上的外汇储备是英镑。

材料二   受制于自然条件,黄金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币值的长期稳定,实际上等同于物价的下降。一旦一国黄金大量外流,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加剧生产过剩。而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靠提高关税或殖民扩张来缓解压力。在一战和大萧条的冲突下,金本位制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日渐削弱的英国也无力维系英镑的国际地位。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完全瓦解。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金本位制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旨在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君主立宪,因此,明治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加强近代政权的建设。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在法制方面的进步和先进,日本也迫切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制度。为此,大久保利通等人提出“按照我国天皇统系的典例和人民的开化程度,斟酌其得失利弊,制定法宪典章”。18851222日,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成立文部并积极推进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877月,明治政府参照欧美国家主要是德国的官吏录用制度,颁布了《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初步建立了日本的官吏考试任用制度。为防止政党滥用私人,保证常职文官的稳定,明治政府修订了文官制度。189310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这两个法令的制定,表明以考试任用高等文官的原则已经基本确立。为进一步防止党人猎官现象的发生,明治政府于18993月再次修改《文官任用令》,同时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是对在职文官的资格和地位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的惩处条件和惩处形式。这三个法令即是后来著名的“文官三令”。至此,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乃全面确立。

——摘编自姚春海《浅论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政治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经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最初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为了赔付战争赔款,通过无偿援助、技术援助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从而实现其经济目的;随后,在70年代,埃博拉等传染病的疯狂肆虐不仅伤害了人类健康和人身安全,更是导致了贫困,特别是在非洲,传染性疾病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贫困化。财务省通过经济支持,通过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带动了大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二战结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处于美国的阴影之下。这个时候的日本刚好面临全球卫生问题频繁出现的状况,无论是三大传染病还是埃博拉病毒,都为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契机。

材料二   “四省厅制”是日本通过政府参与全球治理的重点方式。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会有其他不同的省厅参与进来。虽然外务省在“四省厅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但是由于没有划分明确的职责范围,四者之间缺乏一个控制位置。一个援助项目的实施依旧会根据多个部门进行商议,并经过商议—报内阁—再商议的过程,其依旧是复杂和难以协调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妲妲《二战后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