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批孔批儒反传统过程中,一方面反对把原始儒学(孔孟)与后世儒学(宋明理学)截然划开,认为两者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指出儒学中的民本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主义是两回事。陈独秀这些做法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A.否定专制统治B.确立民主共和制C.传播启蒙思想D.理性认识传统文化
2 . 中国人的家中都有牌位,传统写法是“天地君亲师”五个字,“君”是指皇帝。民国以后,一些家庭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将“君”易为“国”,表示不要皇帝,而崇奉民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B.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深远
C.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社会改良依然任重道远
2023-11-23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兴县友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西亚著名城邦尼普尔(今伊拉克南部)的城市规划图泥板,绘于公元前1500年。据图可知,当时的尼普尔(     
A.农业灌溉系统发达B.神权影响不断弱化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由如表数据可知(     
中国近代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农户数统计(1837年,1894年)
1837年1894年
产量(万市亩)260.5468.17
种植面积(万亩)521936.36
茶农户数(万户)130.25234.09
茶农人口(万人)651.351170.45
A.茶业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B.茶业生产仍是传统模式
C.茶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解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最早的“突破”点在哪里?毫无疑问,就人这个物种而言,其最早的“突破”应当从学会制作工具开始,这一“突破”使得人最终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在生物发展的树谱上成为主干而非旁支。就一部人类史来说,这一“突破”开启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事实上,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同样是一次“突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末端,人类已经有了宗教意识的萌芽,有了彼岸世界的观念。 在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方都曾发生过“突破”,“突破”不是西方的“专利”,并非只属于西方。

——摘编自吾淳《论早期文明的“突破”》

请以人类社会文明的“突破”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2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包括欧洲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在内的各路人士,无论是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的授意而获得“领事”代表的身份,还是单纯的“协议贩子”,均可以通过对非洲酋长或国王的求取占领协议并向殖民者出售。欧洲人的这些行为(     
A.缓解了列强间的经济矛盾B.加剧了非洲国家主权的丧失
C.推动了柏林会议顺利召开D.开启了欧洲对非洲国家的侵略
9 . 有学者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在提供证据和监督裁判方面的规定均与神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典制定者相信祈求于神明的宣誓能够使约束更为有力,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神能洞察人的善恶邪直,神对于邪恶之人深恶痛绝。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
C.借助神意维护统治D.强调审判的公平公正
10 . 1990至1992年,广东在对 94 种不合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进行调整的同时,又对 54 种不合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及收费项目进行调整,对一些实行“双轨制”的商品实施并轨改革,一次性放开了 282个商品品种的价格。这表明当时的广东(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全面推行价格双轨运行机制
C.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
2023-11-2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