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5 道试题
1 . 阿拉伯著名医生累塞斯(850~932年),将自己的医学思想建立在希波克拉底(古希腊)的体液学说之上,致力于将其和盖伦(古罗马)的医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协调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医疗体系与方法,成为“穆斯林医学之父”。该材料表明(     
A.阿拉伯文明与欧洲文明具有同源性B.文明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C.阿拉伯更加注重对世界文明的传承D.阿拉伯世界缺乏独立的医学体系
2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先驱》(创刊于1922年)刊登了大量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文件、决议以及少年共产国际、万国青年共产党等组织的会议决议案;《劳动界》(创刊于1920年)“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指出工人之所以受剥削是由于“资本家生产制”造成的。这些报刊(     
A.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B.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打破了当权者对知识的垄断D.保障了民众对阅读的基本需求
3 . 1908年,美国剧作家赞格威尔在其剧本《熔炉》中写道:“这个了不起的熔炉横亘于此,东西与南北、棕榈与青松、极地与赤道,伊斯兰教的新月与基督教的十字—伟大的炼金术士以其净化的火焰将这一切熔化为一体。”该剧作还受到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赞许。由此可推知,赞格威尔的这一观点(     
A.暗示了美国族群文化认同问题已经解决B.强调了美国助推国际文化的交流互鉴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D.迎合了美国民族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国人出国侨居者益增多,其目的地多为日本、南亚及东南亚。尤其在“隆庆开关”后,沿海人民相率出洋。而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殖民开发,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海外移民的推力。至清朝,华商船舶运载国人出国规模逐渐扩大,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上奏道:“数省内地,积年贫穷……(贩洋贸易船只)多载人民,深有可虑。”运载和安置移民则是华商网络规范经营的组成部分。新来者有人接待并协助寻找生计,遍布各地的华人社区的甲必丹(侨领)负有此项使命。移民华人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并将制陶、造纸等技术带到南洋,甚至出现华人创办的陶厂和船厂。18世纪30年代,陈伦炯曾记录道:“中国人在彼(雅加达)经商耕种者甚多……人口浩盛,住此地何啻十余万”。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经济元气大伤,危害最烈的莫过于沿海地区,大批过剩的劳动者沦为无产者。与此同时,西方开拓海外殖民地,如澳洲、美洲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目标,并迫使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承诺:“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国船只,毫无禁阻。”在招工公所的强迫与欺骗下,华工领着一笔预付薪酬踏上了海外之旅,因为这些华工均有契约在身,故被称为契约劳工。与此相伴而生的名词还有苦力贸易、负债劳工和猪仔贸易。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掀起新一轮的海外移民大潮。台湾是最早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地区。截至2000年,在美台胞的52.9万人中,留学移民占41.3%,工作移民占30%。中国大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虽迟,但增速快,在2006年已超百万人,并成为中国人移民国外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滞留率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2008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新移民规模达1040万,其中以北美地区最为集中,约275万;欧洲(含俄罗斯),约190万,大洋洲、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共超200万。随着中国资本、产业和商品进入东南亚,云贵川湘的海外移民群体也快速增加;北方及内陆省份利用各种途径出国务工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此外,《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指出:中国大陆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摘编自庄国土《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我国移民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海外移民潮的影响。
5 . 据下表可知,古代中国(     
出处内容
《通典·食货》(商)鞅以三音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于是诱三普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泰人应敌于外
《史记·匈奴列传》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泰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
《明移宗实录》江西万羊山跨连湖广、福建、广东之地,旧称盗薮(强盗聚集之地),而各省商民常流聚其间,皆以种蓝(用于制靛的植物)为业
A.政府在区域人口迁移中处主导地位B.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多元性
C.社会环境变迁影响人口的区域流动D.人口迁移助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6 . 16世纪起,出生在中美洲的白人移民后裔被称为“克列奥人”,以区别生于西班牙的“半岛人”。到18世纪中后期,一些克列奥人开始自称为“美洲人”,并愈发痛恨来自西班牙的父兄辈。这实质上反映了(     
A.拉美独立运动加快民族觉醒B.人口迁徙催生新的民族认同
C.欧洲人的种族歧视观念浓厚D.西班牙的殖民霸权受到挑战
7 . 自15世纪起,英国各城市的教师开始被列入自由民的名册,与教士的身份逐渐分离。与此同时,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管理的城市学校也逐渐兴起,且这些学校多注重读写算的教学,以及一些职业和技术的培训。这一现象(     
A.引领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方向B.源于宗教神权统治的日益衰落
C.表明科学知识逐渐得到重视D.有利于推动教育的世俗化发展
8 . 17~18世纪,随着茶叶贸易的扩大,英国社会出现了下午饮茶并配以少量进食的做法。至19世纪,该做法逐渐演变为讲究社会礼仪的“下午茶”:女士身着飘逸的茶袍、男士身着燕尾服;并有成套配器:茶壶、滤匙、小碟、茶杯、茶叶罐、糖罐、奶盅、三层点心盘与茶匙、个人点心盘与沙漏、茶刀以及夹子等。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贸易扩大推动社会消费升级B.茶叶贸易加速茶文化大众化转型
C.英国的社会方式日益东方化D.文化伴随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9 . “革故鼎新”一词出自《易经·杂卦》,意为“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开物成务”一词出自《易经·系辞上》,意为“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这些思想被不同学派吸收借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依据是(     
A.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墨子呼吁“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C.商鞅宣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譬如新加坡社会融合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的新文化。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人》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人〉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化侵略美洲的概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具体的国家,举例说明后殖民时代的民族文化建构的做法。
2024-05-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