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1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自宋以来,其宫庙等信仰史迹逐渐遍及世界各地,如图是当代妈祖文化传播覆盖的国家。由此可知,妈祖信仰史迹的时空分布体现了(     

A.近代东南沿海居民移民进程B.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持续繁盛
C.中国海洋文化的广泛影响力D.全球化进程伴随文化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神庙在苏美尔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依据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提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认为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附属于神庙。20世纪中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并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据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苏美尔的“神庙国家”说已彻底被推翻
B.对史料进行充分辨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C.多重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趋向客观的结论
D.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蕃古道上的丽江古城,分布着诸多宗教遗迹。如汉传佛教的普贤寺、大佛寺,藏传佛教的福国寺、文峰寺,道教的玄天阁、文昌宫,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的教堂,还有本地宗教的三多阁。这些宗教遗迹(     
A.得益于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B.表明商路便利了文化交流
C.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文化政策D.说明主流文化受到了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并颁发“鄂君启金节”,上有铭文详细记述了鄂君 启的商队自鄂城(今湖北鄂州)向长江干支流行经的路线(见图),持有金节的商人只有沿着规定线路行商,才能得到免税的资格。这反映当时(     )

A.“工商食官”政策弊端初显B.楚国境内水路交通发达
C.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增强D.已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5 . 唐朝书法家怀素,草书独步天下,喜欢醉酒作书,追求超越的“物我同化”,从中获得内 心世界的自由。其佳作《自叙帖》展现了狂草风韵,纸张上笔墨挥洒,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由此可知唐朝(     )

怀素《自叙帖》部分
A.宗教哲学影响书法美学B.书法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C.主流思想渗透书法艺术D.书法风格折射时代精神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17~18世纪,随着茶叶贸易的扩大,英国社会出现了下午饮茶并配以少量进食的做法。至19世纪,该做法逐渐演变为讲究社会礼仪的“下午茶”:女士身着飘逸的茶袍、男士身着燕尾服;并有成套配器:茶壶、滤匙、小碟、茶杯、茶叶罐、糖罐、奶盅、三层点心盘与茶匙、个人点心盘与沙漏、茶刀以及夹子等。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贸易扩大推动社会消费升级B.茶叶贸易加速茶文化大众化转型
C.英国的社会方式日益东方化D.文化伴随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建立后……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军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这是以姬姓周氏宗族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侯后形成的……被封的主要有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之后、殷商之后、重要方国等,其中前三种为西周王朝的主要支撑力量……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型,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迎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演说(1925年)

材料三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内容,并简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1908年,美国剧作家赞格威尔在其剧本《熔炉》中写道:“这个了不起的熔炉横亘于此,东西与南北、棕榈与青松、极地与赤道,伊斯兰教的新月与基督教的十字—伟大的炼金术士以其净化的火焰将这一切熔化为一体。”该剧作还受到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赞许。由此可推知,赞格威尔的这一观点(     
A.暗示了美国族群文化认同问题已经解决B.强调了美国助推国际文化的交流互鉴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D.迎合了美国民族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国人出国侨居者益增多,其目的地多为日本、南亚及东南亚。尤其在“隆庆开关”后,沿海人民相率出洋。而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殖民开发,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海外移民的推力。至清朝,华商船舶运载国人出国规模逐渐扩大,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上奏道:“数省内地,积年贫穷……(贩洋贸易船只)多载人民,深有可虑。”运载和安置移民则是华商网络规范经营的组成部分。新来者有人接待并协助寻找生计,遍布各地的华人社区的甲必丹(侨领)负有此项使命。移民华人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并将制陶、造纸等技术带到南洋,甚至出现华人创办的陶厂和船厂。18世纪30年代,陈伦炯曾记录道:“中国人在彼(雅加达)经商耕种者甚多……人口浩盛,住此地何啻十余万”。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经济元气大伤,危害最烈的莫过于沿海地区,大批过剩的劳动者沦为无产者。与此同时,西方开拓海外殖民地,如澳洲、美洲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目标,并迫使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承诺:“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国船只,毫无禁阻。”在招工公所的强迫与欺骗下,华工领着一笔预付薪酬踏上了海外之旅,因为这些华工均有契约在身,故被称为契约劳工。与此相伴而生的名词还有苦力贸易、负债劳工和猪仔贸易。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掀起新一轮的海外移民大潮。台湾是最早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地区。截至2000年,在美台胞的52.9万人中,留学移民占41.3%,工作移民占30%。中国大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虽迟,但增速快,在2006年已超百万人,并成为中国人移民国外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滞留率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2008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新移民规模达1040万,其中以北美地区最为集中,约275万;欧洲(含俄罗斯),约190万,大洋洲、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共超200万。随着中国资本、产业和商品进入东南亚,云贵川湘的海外移民群体也快速增加;北方及内陆省份利用各种途径出国务工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此外,《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指出:中国大陆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摘编自庄国土《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我国移民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海外移民潮的影响。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