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逐渐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工业革命中人类征服“自然力”,实现生产技术史上飞跃的是(     )(单选题)
A.瓦特改良蒸汽机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阿克莱特创办现代工厂D.化学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各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正确地、不停地劳动,工头通过罚款或解雇、有时甚至通过一种更加残酷的强制来使之服从。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750—1950年伦敦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千)

——数据来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20世纪)》

(3)依据材料三,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材料四: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4)材料四中的“全球体系”指的是什么?该体系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 . 选官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唐科举与察举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分析隋唐科举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由地方到中央依次为乡试、省试、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这种做法被称为“锁院”制度。为了杜绝舞弊,各级试卷一律“糊名”(收纳考卷后,密封卷头姓名、籍贯等,编为字号)“誊录”(为避免辨识字迹,试卷在密封编号后,由抄写员在官员监督下抄录为副本),这在考试环节上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北宋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长于文章,应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边疆地区更罕有进士及第者。国家为照顾地区差异,实行分卷考试制度……科举的变革,让大批出身平民之家的士人进入政坛,诗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极大带动了民间的向学风气。然而科举与做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部分读书人应试是为了谋求功名,这使得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且宋代抬高文人地位,魏晋以来的重武轻文风气为之倒转,给其他民族政权以“文弱”之感。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完善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科举的完善对民间风气带来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木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他经常整理经典,并且将理论内容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众多科学思想。朱熹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他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朱熹强调在进行自然知识学习时,不仅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升华到人的社会以及道德层面上。他还认为为学需要先穷理,而要穷理则必先读书,这是因为“天理”的精髓和底蕴均蕴藏在圣贤书中。

——摘编自李宏爽《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康有为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 梁启超也曾在《格致学沿革考咯》一文中写道:“培根常日格致之学,必当以实验为基础;又曰,一切科学,皆以数学为其根。”首倡近代科学教育的严复提出“凡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他要人应用科学方法于事事物物,实在为科学教育之极致。改良主义者们希望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代替《四书》《五经》等旧知识,他们还主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仿照西方模式在中国建立具有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张改革科举、学以致用,并希望把“西学”列入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牛楠《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党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在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科技成果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摘编自王建锋《浅析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朱熹、维新派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并谈谈你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2024-04-20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5 .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启蒙思想】

材料一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这是一个对空谈心性的灾明理学末流进行批判、新旧思想观念激烈冲突的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是在最广泛意义上开始探索新世界、设计人类社会新计划的所谓“天工开物”的时代。此时的启蒙思想家以各自的表现方式,比较全面地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禁锢人性的陈规与说教。这一时期,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私产”“夫私者,人之心也”“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的主张,有的说“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必使治天下之举皆出于学校”,有的讲“法有可采,何论中西”,“寓通几(即哲学)于质测(即科学)”,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蹈虚空谈”的学风是一个否定。

——摘编自张华荣《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简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由于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存在,外来思想输入中国后常常被赋予中国式的解释以达到政治目标,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特点。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划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从戊戌启蒙到五四启蒙都有近代欧洲启蒙的批判精神。然而,近代启蒙的遗产不是理性的实现,而是“工具理性”的实现,个人自由、解放服从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高于政治民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规范、制度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社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真正确立,这是一个"两头都不靠岸"的时代,启蒙者忽视了启蒙思想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但是启蒙的批判精神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进步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共同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7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晏子和,如羹焉。水、火、醯(醋)、醯(酱)、盐、梅,以烹鱼肉

——引自《国语》《论语》《孟子》《中庸》《左传》

材料二 南宋思想家杨简在初见陆九渊时间,人的“本心”(禅学用语)如何?陆九渊援引了《孟子》中论到善之四端的一段:“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杨简说,他从孩提时代便已学过这一段,却始终不明白人的本心何所指。杨简时任富阳主簿,在谈话中间还要出去处理一桩诉讼案,然后回来又与陆九渊继续谈话。陆九渊说:刚才你断案,知道怎样判断是非,这便是你的本心。杨简问:仅止于此吗?陆九渊大声回答说:你还要什么?杨简就此顿悟,由此成为陆九渊的弟子。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三   主权与治权紧密相连,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就意味着可以行使治权。因此,像管治内地省市那样管治香港,是完全符合主权原则和国际惯例的。但中央政府把香港设立为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作出的政治决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已经是区域性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独特的营商环境、法治规则和国际联系,是任何一个内地城市都不具备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香港以其独特的优势,助力国家发展,弥补国家短板,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香港继续繁荣稳定,也可以令香港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可谓利国利港,一举两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文化中“和”思想的内涵,指出其对中国人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陆九渊学说的名称并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点。结合佛教传入并影响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不断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制度依据及原因。
2023-04-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等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儿童在学校要安静地坐着,服从教师的管教,否则就会被责备和体罚。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修道院学校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学校里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任务比较繁重,许多男孩或女孩在学习拉丁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此外,能够满足儿童乐趣的书比较少,与儿童有关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教导、语法、字典等方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学习,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进入学校学习。

——摘编自郭法奇义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材料二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传播,英国教育逐渐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以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第二、法语、意大利语和天文学、法律、宇宙学等实用性的学科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英语教学也得到极大的重视;第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开创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他提出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儿童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背景。
2024-05-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研究性小组,以“近代社会习俗和物质生活的变迁”为课题,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民国初期……

第一站:上海。遇到的情景有:大街上自行车、人力车、有轨电车穿梭往来。不少人穿西装、打领带,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街道两旁很多商店、酒楼都起着洋店名。一些年轻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第二站:广州。穿中山装的人特别多,成为一种时尚。广州人喜欢饮早茶,边饮茶边看报纸,吃西餐的人也很多……

第三站:汉口。大街小巷上经常看到如下图的情形,在不断的“喀嚓”声中,课题组成员似乎还感受到更深刻的含义……



图一

第四站:京津一带。课题组对当地民居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课题组在上海遇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中山装由谁设计?它有何特点?西餐传入给中国饮食文化带来哪些影响?
(3)课题组在第三站汉口看到的情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请你说明 “更深刻的含义”指什么?
(4)从图二发展到图三,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
(5)课题组完成对四地的考察后,准备起草本课题的结题报告,你认为该报告应当如何写?
2021-05-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