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一词最早是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法学家边沁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国际法”是在此之前一个多世纪就已形成的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这样的国际法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体现出来的以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欧洲国际法。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后来成为国际法的普适性基础。但们并非天然就具有普适性。国际法在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伴随着殖民主义和所谓文明优越的原罪。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不仅对所谓的未开化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否认其国家与欧洲圈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平等关系,无视或贬低其主权,甚至以“欧洲中心论”否认非欧洲文明和国家权利、如印度这样的古代文明,欧洲就实行完全剥夺其主权的做法。

——摘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   清末民初关于中国古代国际法的研究,以时代的世界的眼光重审视中国古史。宋育仁不仅以“春秋公法”比拟西方公法,更利用国际法的规则与概念,如“身治”“实际”等,来论证《春秋》具备适用于世界的、永恒的普世价值:《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实历四交公法,即万世之公法。如会盟朝聘、侵伐平乱、行成存亡、继绝灭亡、会盟班次,无事不备,无义不特·此类皆西书公法所斤斤聚讼讫无定论者。《春秋》三传各有义例,合之乃成完备。如自治境内,义在《谷梁》;交际礼仪,例在《春秋》;驾驭进退,权在《公羊》。胡薇元在《公法导源》对包溶于礼、伏笔于传的中国古代外交思想进行挖掘和重新阐释,从《春秋》等古史中梳理出与近代国际法规范相匹配的知识资源,实现了中西法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摘自金瑶《东方国际法谱系的重新发现》

材料三   20世纪下半叶、非洲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自由表达主张、开展法律实践。1960年,22个非洲国家联同部分亚洲国家向联合国提案,并一致投票支持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落实。1964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非洲国家之闻遭界争端的决议》,首次在国际法律文件中提出成员国保证尊重国家独立时业已存在的边界。经非洲国家广泛实践,该项内容被奉为国际社会处理边界问题的圭臬,并由国际法院确立为一项国际惯例。1972年,塞内加尔首任最高法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次将发展权定义为人权。发展权自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1979年联合国《关于发展权的决议》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

——摘自洪永红《试论非洲国家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民初中国古代国际法研究。
(3)根据材料三,归纳非洲国家在国际法发展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3-04-11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3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以剑桥知识精英为首的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推崇和热爱。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和古代文化典籍的西传,使得西方社会开始重新关注中国文化中那被忽视已久的高雅、古典、精美的部分,并使得英国现代主义运动主动接受和融合其中的养分,使之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表:1920世纪中国文化进入英国的情况

事件渠道
普特南·威尔在其著作《庚子使馆被围记》中写道:“予在端王府见有美瓷数千件,皆为先入之兵所击碎,成为无数之碎片,彼等所要者金、银而已,五彩美丽之瓷器,其颜色之鲜明、绘画之精细,令人爱玩不置,在欧洲市场价值巨万者,彼等何能知之?”
英国学者索沃尔比说:“19世纪末以来,由于欧洲工程师在中国修建铁路,沿途的坟墓被无情地挖开,这样世代以来与死者一同掩埋的艺术珍宝,开始大批重见天日,进而展现出这个国家当其不同文化盛世时的前所未料的荣光。中国及海外,很快便产生了对此类出土文物的需求;这转而又引起更多的、收获惊人的挖掘。”
诸多中国学者,如萧乾、徐志摩、胡适等前往英国读书或访学,与剑桥知识精英有较多交流。尤其徐志摩及其所属的“新月派”被称作“中国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在思想理念、文学倾向、艺术情趣、生活方式上与布圈相似。在二者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韵味也同样深深吸引着英国的知识精英。

——摘编自白薇臻《中国文化元素与英国现代主义的生成》


(1)根据材料,概括19-20世纪中国文化进入英国的渠道然后填写在对应位置,并补充一种渠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英文化交往的特点。
2023-06-04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5 .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和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955年,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中央公积金法令》和中央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制度在法令的规范下有条不紊地施行,成功解决了国民养老、住房、医疗等社会难题,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种迥异于福利国家模式和传统社会保险模式的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要求国民充分履行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鼓励家庭成员集合资源照顾子女和奉养父母,互助共济。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积金制度中。

日本是一个发达资太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亚洲国家中保障制度比较完备、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诸如雇佣失业保险、劳动者灾害保险、儿童福祉、障碍者福祉、母子福祉、老人福祉等40多项内容。新《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保险法》使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的目标。日本国宪法规定,直系血统、兄弟姐妹、夫妻之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这一思想和原则也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之中。

——摘编自郭伟伟《亚洲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概括新加坡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不是单一的体育赛事,而是宗教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希腊人的心目中,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有着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人永远也达不到神的境界,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极限能力的不断扩展一步一步地与神接近……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显示希腊民族精神的盛会。各城邦派出的优秀选手则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他们赤身裸体进入赛场,向神和观众展示他们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奥运会竞技比赛项目主要是田径,后来逐渐增加了摔跤、标枪、拳击、以及战车赛、武装赛跑等。

——摘编自郑昕鹏《古代奥运会的兴衰》

材料二   顾拜旦的诗作《体育颂》发表于1912年。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混乱状态,工业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矛盾日益激化。同时初创时期的奥林匹克运动已显露出种种弊端,例如第3届奥运会上出现了马拉松比赛中作弊和服用兴奋剂的丑闻;第4届奥运会上,出现了裁判不公而使英美之间互相争吵甚至罢赛。这些状况引起顾拜旦的忧虑和警醒,他多次发表演说,希望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作用,以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为了宣传奥林匹克理想,他用笔名参加了1912年第5届奥运会的文艺比赛,获得金质奖。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啊,体育,你就是荣誉!荣誉的赢得要公正无私,反之便毫无意义。……啊,体育,你就是进步!为了人类的日新月异,身体和精神的改变要同时抓起。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你告诉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的能力而又无损健康的肌体。……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公平竞赛的动力!(节选)

——摘编自熊斗寅《<体育颂>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

材料三   派团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届奥运会上,新中国体育健儿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新气象。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225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最后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八位。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以体育健儿为榜样,在工作中奋勇争先。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每每都会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关注。

——摘编自《1984:中国体育大国之路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历史意义。
2022-03-20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末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文体用品
“自行车”牌面粉“和合”牌香粉“科发”牌药品“飞艇”牌纸张
“兵船”牌面粉“双妹”牌雪花膏“中西”牌药品“商字”牌图书和印刷品
“双喜”牌罐头食品“凤凰”牌洋烛“涵春”牌中成药
“金叶”牌茶叶
“新字”牌茶叶

——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材料二   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纺织品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五金电器产品文体用品
“人钟”牌棉纱“福字”牌罐头“雅霜”牌雪花膏“地球”牌药品“美华利”牌时钟“中华”牌书籍用品
孔雀图”牌印染布“生字”牌糕点“金钟”牌香亚玉兰霜“唐拾义”牌药品“华生”牌电扇“雄鸡”牌唱片
“华字”牌丝绸“双龙”牌茶叶“双斧”牌油漆“龙虎”牌人丹“三胜”牌搪瓷制品“胜利”牌球类产品
“孔雀”牌丝织品“长城”牌卷烟“飞虎”牌油漆
“鹿头”牌针织内衣“宝塔”牌火柴
“鸿翔”牌时装

——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与清朝末年相比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有何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3)以上海民族工业品牌为例,你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认识?
2022-07-0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过关0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92次组卷 | 15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尖子生选拔卷(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选拔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神并不走严肃呆板的崇拜符号,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结婚生子,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高兴,会悲伤,会自私,会嫉妒,他们也有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简而言之,他们是被希腊人神化后的凡人。所以美神阿芙罗蒂德虽残缺了双臂(即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仍然以神的姿态感染和震撼了无数的人。神性与人性赋予了石块以蒸腾不止的生气。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神性与人性的融合。

——摘编自齐宇飞《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看希腊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十八世纪,西方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启蒙运动。它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加猛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重新构建人类秩序。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内涵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文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共同点。
2021-06-15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与发展(A卷新题基础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子产“铸刑书”是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变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汉代主张德主刑辅;唐代倡导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等等。

——摘编自祝晓光、杜海《先秦法律思想谈片》

材料二   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英国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契约制度、陪审团与辩护制度的司法实践,阐释了英国法律制度的核心思想;美国的法律制度特色主要体现在宪政与司法独立方面,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三权分立思想,阐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法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成文法典的编纂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民法典》,它所体现的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思想是一切进步民法的精神和灵魂。西方法律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体制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曹成旭《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3-05-18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2法律与教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