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2 . 两宋三百多年间,北宋颁历九部,其中仪天、奉元、占天、纪元四历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南宋颁历七部,除第七部记载不明外,其余均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而且,这些民间天文学家制定的历法质量相当高。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放弃对文化的管控B.商业的繁荣推动天文学发展
C.科技研究主体下移趋势D.格物致知思想促进科技进步
2024-02-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君、臣、民、事、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礼记·乐记》中记载“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些说法(     
A.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B.顺应了尊崇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
C.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D.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
2024-01-15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士人不是喜欢到处讲学吗?动辄万人空巷,与其针锋相对,顾炎武发誓一辈子不讲学。不讲学干吗呢?结束抗清活动后,顾炎武在调查研究中度过了后半生。在近代革命志士身上,几乎都能看到顾炎武的影子。

一反理学的空想谈玄,顾炎武认为,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当时哪有今天的交通之便,他怎么跑遍大江南北搞调研呢?他带二马二骡,马当坐骑,骡来驮书,随时取阅。每到道路、关隘、河流,他就下马与书上记载对照,看看是否有问题。问老农、退卒,这里以前有多少驻军啊?道路通向何方?经过验证,书上不对之处就改过来,没有写的就加上去。就这样,顾炎武北游二十余年,踏遍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数省的山川河流。我们今天对中国历代军事、地理的知识,很多来自于顾炎武的调查。顾炎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总结国家兴亡的知识,对他个人来说,还是反空谈的修身方式。

——金观涛等《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提倡调查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调查研究的历史影响。
2024-04-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战争年代,部分外国记者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诸如“红军官兵生活一样”“(根据地的)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给养”等记载比比皆是。一批怀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执着于土地改革、平等精神、清廉自律的实际行动,诸如此类均成为民众认同、支持与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的根本动力,也孕育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摘编自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       
A.官僚体系最终形成B.原始农业初步发展C.早期民本思想出现D.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氾胜之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其大意为五月、六月对麦田进行两次翻耕后,七月进行耙地、耕地,进一步将土地“摩平”以保墒(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等到农历八月,冬小麦就适宜播种了。该记载(     
A.促使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反映了农业动力领域的革命
C.说明关中地区实现一年两熟D.有利于精耕细作模式的推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共产党的苏区居住了四个月的时间(19366月至10月),他尽可能多地收集了包括毛泽东人生故事在内的大量资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关键转折点的独特记录。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我们能感受到陕甘宁边区那种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不拘谨。

——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新修本

材料二:1937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此书先后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19382月,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统区发行的缘故,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

——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星照耀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红星照耀中国》的积极意义。
9 .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近60%。这表明唐后期(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北方人多地少矛盾尖锐D.政府组织能力日益衰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后汉书》记载,南阳大庄园主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经济林木),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累积的财富难以计数),而赈赡宗族,恩加乡……县中称美,推为三老”。这段记载(       
A.反映了庄园的自给自足特征B.可用于研究豪强势力的崛起
C.是地方官把持选官权的见证D.证实了宗族是社会救济主体
2023-11-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