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Lykeion)。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材料二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

材料三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吏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摘编自昊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开始,苏州河的水质污染日益严重。但因经费等原因,河道疏通工作时断时续,进度缓慢,治理成效不显著。1924—1926年,上海政府先后建造了三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也做出过个别处罚。同时上海政府与租界各自为政,苏州河的污水治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都没有管理和控制污水排放的专门机构。

                                      

——摘编自王婉丽《近代以来苏州河的污染与治理》

新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15年9月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方案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2016年11月,国务院全面启动排污许可制度改革。20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目前,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

                       

——摘编自生态环境部《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历史、现实和未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河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背景。
2019-03-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张骞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儒、释、道三家并用,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变革。就带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城市的里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

——摘编自《中华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材料二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西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中华文明取得空前成就的原因和欧洲学者对西方文明产生怀疑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摘自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摘引自[英]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工厂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伟大工业的奠基”的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狄更斯这段话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土地占有不均问题十分突出,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富民阶层在调控贫富分化与社会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民阶层通过乡约和社仓建立起有效的救济组织和制度。乡约明确宣示“患难相恤”是自治事业的一部分,约中之人互助互爱,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社会保障。社仓以人民户主的方法组成自治性组织,平年扶贫、灾年赈济。这些自治性的制度弥补了政府缺位的问题。宋代的富民认为在家族层次上应该相互扶持,很多家族都建立了族田义庄用于抚恤孤老、资助贫穷的学子求学科举,如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就有良田千亩,用以资助范氏子弟。宋代的富民既占用巨额的财富,同时又拥有相应的文化水平,是宋代的“地方精英”,成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

——摘编自杨华星《宋代的贫富分化与社会调控》

材料二   亚当斯密的思想在英国的救济制度中得到了贯彻,他认为富人的富裕和穷人的贫穷都是天经地义,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的责任。到了19世纪,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是严重的失业问题和工资下降,为此英国政府在报告中提出了“劣等处置原则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意图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接受救济者不再拥有选举权以作为政治上的惩罚,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而非政府和社会帮助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并不愿意进济贫院,因为那里的处境比在工厂劳动还要更差。苛刻的制度并未体现公平和正义,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反而愈演愈烈。

——摘编自腾淑娜《公平与效率视域下的近代英国济贫》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虽有国家之名,但不过是家的放大,并无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严复不同于主流的儒家国家观,他站在西学的角度对国家问题给予了全面的阐释。中国要能存在下去,必须建设一个能够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民族国家。政治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国家是天演之物,程度高低,皆有自然原则”。国家是由亿万民众组成的,国家富强,就是民众的富强,民众的状况决定了国家的状况。国家的演进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和军国社会,其中中国尚处于宗法社会阶段,军国社会的楷模则是君主立宪的英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国家体制是立宪国家和专制国家,而立宪明显好于专制。要实现真正的立宪国家,需要在民智、民德、民力等方面达到要求才行,而当时中国民智未开而急于行立宪政治,则容易导致国家的动乱。

——摘编自林建华《论严复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国家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国家观产生的背景。
2023-11-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国共合作
(1)条件【知识点166】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战线;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
____的指导
(2)标志: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知识点167】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知识点168】
(4)新三民主义【知识点169】
①背景:孙中山从____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②内容
A.____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____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____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③评价
A.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的革命目标基本相同,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时期的旗帜
B.局限性:仍然没有超出____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022-08-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2)
8 . 背景【知识点160】
(1)____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____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___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一战充分暴露了____的内在矛盾,部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2022-08-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2)
9 . 背景【知识点141】
(1)____时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____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的逆流。以____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022-08-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2)
10 . 背景【知识点126】
(1)国际形势: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____,经济实力增强
(4)阶级基础:____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5)思想基础;____思想的传播。
2022-08-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