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65 道试题
1 .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今日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份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2 . 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基帛书。秦汉时期文献出土(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D.展现了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3 . 考古人员在我国鄂尔多斯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从商代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和金银制品,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该青铜器以动物纹样为主,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北方草原、中亚及欧洲草原文化的影响。鄂尔多斯青铜器体现了(       
A.文明交流B.民族迁徙C.华夏认同D.技术先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我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彼得·索恩曼在《希腊化时代》

材料二   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促成“世界太小了”这一状况语出现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镶嵌在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大场景中。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晚清民国西学翻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时期,大量的西方耶稣会教士来中国传教,他们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合作,将西方的宗教和自然科学典籍翻译成中文,并将中国一些优秀的作品介绍到国外,在当时形成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双向的文化交流之风。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中引入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指导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传教士严谨的学术精神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典范。然而,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却因缺少社会动力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材料二   晚清时期社会背景的特殊性使翻译的社会性功能得以凸显。由于特定的社会需求,科技书籍的翻译活动在晚清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此,清政府专门建立了一批翻译出版机构,改变了以往只有西方教会翻译出版西学图书的局面。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开展,晚清翻译活动开始承担起启蒙国人思想的重任,翻译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科技翻译扩展到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政治小说的社会功能被推到了思想启蒙的前沿。维新派创立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相继刊载了《卢梭学案》等文章,留日学生也通过创办刊物翻译宣传革命主张,使得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为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依据。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军平《晚清翻译社会功能实现的渐进过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翻译活动的不同。
(2)季羡林先生曾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永葆青春,翻译之为用大矣哉。”请你任选一个中国翻译出现的高潮时期,结合史实,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大一统国家的构建D.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4年7月,一些西方舆论认为清政府多年经营北洋海军,从国外购得的军舰“在等级和排水量方面是可入最令人生畏的舰艇之列”,“镇远号”铁甲舰排水量7400吨,日本无舰可与其匹敌;况且中国还有精心建设的“直隶湾的直布罗陀”——旅顺。这反映了(       
A.西方舆论改变战争结果B.洋务运动收到一定成效
C.西方列强反对日本侵华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8 . 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洲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C.美洲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D.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2024-06-06更新 | 151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44次组卷 | 4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