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1 . 史料中的“公车上书”。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辨析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础。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围绕着上书未达光绪皇帝这个问题,有如下史料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清朝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败的反应。
(2)根据材料一、分析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二、概括茅海建对上书未达光绪皇帝的认识;并谈谈茅海建的论证是否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作者意图与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一争论。
2023-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2 . 货币与文明

货币伴随着经济发展而诞生,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校集币社以“货币与文明”为主题开展系列探究。

货币是经济流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1)下图所示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海贝。据学者研究,这种海贝生息在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等热带海域。该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双选)(     

A.丝绸之路的起源B.早期货币的形制
C.货币出土地的地理环境D.中原与南方沿海的交往
(2)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和货币有关的实物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

A.元朝纸钞B.拜占庭帝国金币
(出土于北魏墓葬)
C.“五铢”铜钱范D.法币
钱币说明
①古代国家掌握铸币权的器具
②在古代中国境内作为主币使用
③见证东西方国家间的商贸往来
④终结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3)下图是1944年美国等44国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的会场照片,该次会议达成的协议(单选)(     

A.结束了白银铸币的国际货币传统B.形成了黄金本位的国际货币制度
C.建立了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D.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屡屡撬动着中国的命运。集币社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制成如下卡片:

(一)明朝后期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不但赋税折银征收,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二)成书于17世纪初的《牡丹亭》、“三言二拍”等戏剧、小说中,有大量的描绘当时民众使用白银购物的情节。(三)据学者研究,19世纪初,一两白银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1840年,一两白银已经可以兑换1320文铜钱。
(4)卡片(一)描述的赋税制度是,推行者是。(填写内容)
(5)卡片(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白银流动问题。
A.西、葡开辟新航路B.英国进行鸦片走私C.日本逼签《马关条约》D.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卡片(二)中导致当时民众大量使用白银的外部因素:________(填写上述字母)
卡片(三)中反映的白银与铜钱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填写上述字母)
(6)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货币变迁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4-06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考浦东新区二模历史卷
3 .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工业革命究竟如何影响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871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人类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人们把人类能力的这种突然增长称为革命,却是当之无愧的。

——【英】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1.人类“这种突然增长”的能力包括(     )(双选)
A.实现环球航行的能力   B.利用蒸汽机驱动交通工具的能力
C.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   D.使用流水线方式组织生产的能力

材料二   比起以前,人类生产出更多钢铁,制作出更多服装,兴建出更多建筑……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各种宗教节日都已经成了购物节。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2.下列对材料二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双选)
A.工业革命几乎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   B.奴隶制度的存在促进工业革命发展
C.工人上班受到严格规章制度的限制   D.宗教文化活动的需要促使商品丰富

材料三   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一组材料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图

——整理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占比图

——整理自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1854年,英国在《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指出: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材料四   1914年欧洲列强拥有的殖民地面积

国家殖民地面积(百万平方公里)
英国33.5
德国2.9
俄国17.4
法国10.6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与工业革命的联系。
4.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的哪些方面?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斗争尖锐,思想变革急剧的时代。身处这个时代的陈独秀的思想发生过多次重要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材料二   1897年,经历科举失败的陈独秀感叹到:“在一两个钟头当中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说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之后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

——陈独秀《实庵自传》

材料三   1903—1915年间,他曾在日本(留学)、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参与过“暗杀团”、“岳王会”、“亚洲和亲会”、“欧事研究会”等反清反帝组织及活动,还创办、协办过《安徽俗话报》、《甲寅》杂志等报刊。辛亥革命期间三次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

材料五   要扫除游堕的消费的资产阶级所带来的痛苦,“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的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然后才可望将财产私有,工银劳动等制度废去,将过去不平等的经济状况除去”。

——陈独秀《谈政治》(1920年9月)

(1)依据上述材料,陈独秀经历了哪些思想的洗礼?
(2)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之交陈独秀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思想转变的认识?
5 . 中华传统服饰与纹样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带领观众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时代,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材料一: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亮丽又大气;唐代丝绸服饰花团锦簇,原型参考自敦煌莫高窟9窟供养人壁画;宋代的审美婉约优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的纹样特别讲究,暗蕴其中的吉祥祝福。

                    ——据李雨心《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有改动

(1)以下对《年锦》主创选择汉、唐、宋、明这四个朝代的服饰以及纹样进行主题展示的原因推测,合理的有(     )(双选题)
A.四朝的历史延续时间长、文化鼎盛
B.四朝的文献与实物史料最为丰富
C.四朝的服饰纹样特色鲜明、样式丰富
D.四朝的服饰纹样非常讲究、亮丽大气

(2)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服饰以及纹样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

——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公元842年(日本平安时代),日本仁明天皇下诏:“男女衣服皆依唐。”

——马兴国:《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材料四:

图一《大明会典》正德六年(1511年)所描绘的狮子补

图二 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的狮子蛮绘袍

图片为武官一品、二品合用花样,当中的狮子单独蹲坐呈回首状态,头部鬃毛为螺旋状,尾部上扬,由细密线条排列形成叶子形,并在靠近根部处加以螺旋装饰。

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至宋代)的卷云、独狮直立式造型,发展为单一纹样主题。外观造型上与明朝狮子补有相似之处,皆创造出带有圆圈和漩涡装饰的狮子图案,头颈部毛发茂密,尾巴蓬松宽大。


(3)根据以上材料,服饰以及纹样可以用来研究哪些历史细节(     )(双选)
A.居住环境B.审美情趣C.法律状况D.对外交往

(4)综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的价值。
2024-03-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7 . “多面”颜惠庆。溯中国近代历史,品人物别样经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惠庆生平

时间生平
1877生于上海一个传教士家庭
1895上海同文馆毕业,后赴美留学
1900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归国后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04编纂《华英翻译捷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6参加考试,名列第二、赐进士出身
1908获驻美大使伍廷芳赏识,领二等参赞衔
1910与伍连德等人投身东北疫病防控,参与组建满洲防疫处
1921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
1927任天津自来水公司董事长
1935任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37任上海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
1949率上海各界和平代表团赴北平商谈南北通邮通航事宜,受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50因病于上海逝世
(1)1906年,颜惠庆被赐予进士出身,直接得益于(     
A.清末科举制度B.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C.文官考试制度D.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
(2)1922年2月,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颜惠庆授权中国外交代表团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以和约的形式,收回了中国在山东的主权。该国际会议当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德黑兰会议

材料二   《华英翻译捷诀》共计课文120篇。中文课文共60篇,其中《列子》3篇、《说苑》3篇、《论语》1篇、《孟子外传》1篇、《太平御览》1篇、《孔丛子》1篇。10篇出自奏折、公文等官方文件。一篇出自《光绪辛丑南洋公学课本》。英语课文也有60篇。

——整理自孙增德《近代中国翻译教材的拓荒之作——颜惠庆与〈华英翻译捷诀〉》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颜惠庆编纂此书出于怎样的目的?

材料三

绝不应接受任何关于国联授权日本接受中国山东权益的条款。
除非下列三项条件被接受,否则不签约;归还青岛;用津浦铁路的方法解决其他铁路问题;撤退驻军。
我国今日自卫力之薄弱,已属无可讳言。欲防止侵略,不外将他方结合先行解散,由我另组团体。
中日间山东问题之解决,虽不能完全满足国人期待,但总统与我,认为尚不失为一公平的办法,应为大多数具有理解的人们所接受。

——颜惠庆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为何说山东问题之解决“不失为一公平的方法”?如何理解山东问题之解决可“为大多数具有理解的人们所接受”?
(5)综合上述材料,练习所学,谈谈你对颜惠庆人生“多面”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伴随着人类的活动,植物从原产地逐渐走向全世界,在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请将下列植物与原产地相匹配。(填序号)


   
1.小麦________
2.水稻________
3.甜高粱________
4.玉米________
5.“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的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推测这一地区应是________(单选)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代美洲D.古代希腊
6.某同学计划以此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以下是他初步拟定的提纲,请根据其内容帮助他完成标题匹配:
主题:改变世界的植物
茶叶       A.新航路开辟的起因,到东方寻找比黄金还贵的植物。
甘蔗       B.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掠夺,带回欧洲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香料       C.“海上马车夫”引入欧洲,是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
马铃薯       D.殖民者引入中南美洲大量种植,开启大西洋奴隶贸易。

材料 与奢侈昂贵的毛纺织品相比,价廉物美的棉织品更受人们欢迎,但当时英国的棉纺织品几乎全部来自印度或中国。面对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英国纺织业开始了一场从羊毛到棉花的历史转型……从18世纪开始,来自美洲新大陆的棉花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利物浦。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棉纺织业革命大获成功,……印度变成了向英国提供纺织原料棉花的供应地,也是英国棉纺织品的倾销之地。

——杜君立《新食货志》

7.材料中“纺织业革命”是指_________(单选)
A.新航路开辟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D.工业革命
8.结合材料,谈谈植物传播和交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023-12-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梦回宋朝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梦回宋朝”的情结。有人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勾栏瓦肆、汴河风情、金戈铁马令人无限遐思……

(1)以下材料中,帮助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的直接材料是(     )(双选)
A.《宋 史》   (元 脱脱等著)B.《清明上河图》(宋 张择端作)C.《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著)D.《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一)史家笔下的宋朝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

——钱穆《国史大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2)依据材料,以上三位史家对宋朝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

历史教科书中的宋朝

《历史课本 第二册》
叶圣陶等编1955年出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张海鹏等编2019年出版


(二)宋元
十二 北宋跟辽和西夏的关系
十三 北宋的手工业
十四 王安石变法
十五 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十六 民族英雄岳飞
十七 蒙古的兴起和南宋的抗战


《第三单元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对比以上教科书目录在编写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14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材料一:


   
1.请根据图片信息,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填写):
图一侧面反映了_______(历史事件)后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图二直接展现了________(历史事件)完成后英国对亚洲的进一步殖民开拓;图三意欲表现出_______(历史事件)后列强对_______(地区)的侵略意图。

材料二: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采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样就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页

材料四:《卢加德勋爵为帝国主义和对非洲的间接统治进行的辩护》

欧洲国家对“非洲的瓜分”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大事件——肇始于日益增长的商业竞争。竞争使文明国家认识到,确保世界仅存的可供工业企业扩张的土地的安全,有着生死攸关的必要性。

在海外扩张中投入的财富,为了我国大众的最终利益而流通。……我们来到非洲,传播文明与和平,建立公正的政府……

我们不是强迫原住民戴上外来统治的枷锁,剥夺他们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通过并依靠原住民进行统治,永远是英国殖民政策的关键原则,这一原则与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强硬独裁政策相比,已成为我国作为一个成功殖民国家的要诀,并使我国在非洲部落和人民间受到欢迎,他们对前述其他国家则进行着持久的反抗。此外,非洲人民有自然顺从于高级权威的倾向。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结合所学,材料三中马克思所说的“破坏”和“重建”的“双重使命”具体有哪些内涵?
3.在材料四中卢加德看来,作为“文明国家”的标准是________(双选)
A.强大的武力B.尊重人民的自由
C.民主的体制D.高度发达的科技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卢加德勋爵的的辩护?
2023-1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