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2 . 霸陵之谜。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之陵墓——霸陵,破解了千年来关于霸陵位置的争议。
(1)《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建都于晋阳。这反映了汉初地方管理制度为(     
A.刺史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即位不久,出现日食。他趁机下了一道罪己诏,主动承认“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公元前177年,又出现日食,而这一次,文帝则让宰相周勃去封地任职,使他离开长安政治核心圈。汉文帝这两次日食的举措(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意在削弱丞相的势力
C.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D.推动儒学地位的提高
(3)汉文帝在诏令三公九卿、郡守、诸侯王举贤良的同时,增加了“上亲策之”这一程序。这一程序的设置(     
A.强化了中央对官吏选拔的掌控B.完善了察举选拔的流程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标志着殿试制度的确立
(4)汉文帝与继任者在位期间,尊奉______思想,轻徭薄赋,经济得以恢复,社会稳定,史称______
(5)根据汉代文献,结合元代记载与明清时的祭祀碑,传统观点认为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考古工作者采用地波探测法等科技手段,多次对“凤凰嘴”进行考古调查,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这说明(       )(双选)
A.官方史料研究价值较低B.考古发展促进史学进步
C.文献、考古需相互印证D.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信
2023-11-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盛衰”的背后

“盛衰”非仅“刺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成书于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一个商人,必须自付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个地方获得了巨额的收入……对于上等商品,须付该货价值的30%的运费……对于檀香木、其他药材以及一般商品,运费是40%。据商人们计算,他们的花费,包括关税、运费在内,总共达到货物价值的一半。

材料二:哥伦布曾认真阅读1485年出版的《马可·波罗行纪》,并作出详细的批注:“它(刺桐城)有一个极其著名的港口……大汗从此港获得巨大收入,因为每船需付10%的货税。细货(上等的货物)要向船东支付30%的运费,其他大宗货物如芦荟和檀香木的运费是40%。因此,加上国王的税收和运费,商人运货至上述港口要交纳所有货物价值的一半。”


(1)哥伦布详注《马可·波罗行纪》这一行为,能折射(     
A.时人热衷檀香贸易B.哥伦布对东方的渴望
C.时人对殖民的热衷D.哥伦布敬畏马可·波罗
(2)哥伦布的批注与《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刺桐城的记载________,说明这一阶段可能________(     
A.天差地别;中欧货物差价极大B.天差地别;欧洲对东方的认识日新月异
C.基本相似;刺桐港口长期繁荣D.基本相似;欧洲对东方的认识基本停滞
(3)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致“大汗”的信件出发寻找“契丹”。综合时空要素,结合所学,你认为哥伦布此行能找到“契丹”政权吗?简述理由。

材料三:今刺桐城内尚有包括建于唐代的文庙和开元寺,寺中还残留刻有古印度教内容的石柱。不仅如此,城内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清真寺、祭祀妈祖的天后宫、老子像及供奉关羽、岳飞的庙宇。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与刺桐港有贸易关系的海外国家及地区近60处,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及东非沿岸。


(4)依据材料三推测,“刺桐城”当是以下哪座城市(     
A.上海B.大都C.开封D.泉州
(5)刺桐城自唐代至元朝尤其繁荣主要得益于(     )(双选)
A.海外贸易发达B.白银大量流入
C.政治局面稳定D.社会风气开放

材料四:明朝官员郑晓于《今言》载:“洪武初,设太仓、黄渡市舶司……寻(考虑到)以海夷黠,勿令近京师,遂罢之。已复设于宁波、泉州、广州。七年九月,又罢。”


(6)明清时期刺桐城繁荣不再,至近代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刺桐城亦再未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城市。你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何?
2023-03-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很迅速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D.出现雇佣劳动生产方式
2023-01-14更新 | 101次组卷 | 29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小明在阅读两本教材时发现记载有所不同。

观点一: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观点二: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200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1)上述两版教材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不同?
(2)要论证观点一,下列哪一则史料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

(3)要论证观点二,下列哪些史料更为可信?
史料A
《穆天子传》“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程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纽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史料D
新闻报道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肩前的一处痔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水中,有一个窟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4)综合上述史料,你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的开辟,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6 .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万邦林立
2022-10-11更新 | 94次组卷 | 64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7 . 教科书中的图片
以下是小褚同学收集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图片,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西欧耕种的农民
(绘画)


苏美尔人战车


波斯浮雕

美国宪法签署的场景(绘画)
ABCD


马尼拉大帆船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大津巴布韦


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绘画)
EFGH
(1)依据现行教材编撰单元主题分类,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分别归属于(填写字母)
①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②中古时期的世界(     
③走向整体的世界(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请将上述图片中反映的史事主要发生地与世界轮廓图中的大致位置一一对应(填写数字)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3)请将下列表述与上述图片反映的有关历史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也可能在楔形文字中找到相关记载(     
②可佐证古代伊朗高原国家的税收系统(     
③充分展现了古代美洲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④见证了明清时期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的情况(     
(4)若要深入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除上述有关图片中提供的史事外,我们还可以增补哪些方面的历史内容
2022-05-3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制度演变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进过程。某高中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结合课堂所学,第一步绘制了下列示意图。



(1)根据上述制度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有历史文献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述制度中与记载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第二步整理资料


(3)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美国早期政治实践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双选)

第三步解读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前代相比,秦朝的政治体制有两大特点:其一,废除封邦建国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其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由中央任免的流官任期制度。秦代的中央政治机构,延续战国君主集权政制的演变趋势而加以规范整齐。”


(4)请概括该学者对秦朝政治制度的认识(不能原文照抄)。
2022-04-06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南洋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刺史制C.察举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体是(     
A.开国功臣B.同姓王族C.殷人后裔D.先王之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