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画中人

材料一:马星驰,回族,民国漫画家。187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8岁离家后,在南京、上海以卖画为生,21岁孑身赴粤。

(1)判断下列对马星驰21岁前人生经历的推论,合理的填涂A,不合理的填涂B。
①马星驰年幼时,周围人说起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成立的消息(     )
②马星驰可能目睹了清末的改革,痛感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     )
③因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痛心疾首的马星驰孑身赴粤投身革命(     )

材料二:赴粤后的马星驰,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十余年,1910年回国后致力于漫画创作,以下是其代表作品:

(2)就画面内容看,马星驰在回国后,关注的主要领域当是(     )(三选)
A.列强侵略中国之手段B.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C.乱象丛生的民国政坛
D.民众日常的衣食住行E.民间疾苦及斗争成效F.各路军阀的军事实力

材料三:1925年前后,马星驰因绘制了一幅题为《国联靠不住》的漫画而遭到当局通缉,他不得不逃离上海,辗转回到家乡济宁。

(3)观乎后事,马星驰对国际联盟(国联)的评价可谓“一语成谶”。结合所学,指出国联“靠不住”的表现及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物身份、立场与经历的角度简要评述马星驰。
2024-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反映近代中国的一幅时政漫画。漫画的大意是倒下的巨龙被列强争相宰割,龙的身上写着CHINA。该漫画的创作背景应基于
A.边疆危机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瓜分狂潮
2022-02-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漫画名为《两国民众逐渐疏离》,其中的“两国”指的是
A.朝鲜与韩国B.美国与苏联C.西德与东德D.法国与德国
2021-05-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史后所创作的漫画,题名为《“木偶”表演》。图中“木偶”手中所持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2-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右侧漫画中,地球伤痕累累地躺在病床上,美苏英三国的领导人正在关切地询问“今天感觉好些了吗?”这一漫画最有可能绘制于
A.1914年B.1933年C.1945年D.1991年
2021-05-0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局势风云激荡,昔日霸主"日不落帝国"何去何从?观察漫画,你认为英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欧洲列强经济实力的变化

国家工业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重(%)
1870年1913年
英国31.814
德国13.216
法国106
俄国3.74.7

材料三   1914年欧洲列强拥有的殖民地面积国家

国家殖民地面积(百万平方公里)
英国33.5
德国2.9
俄国17.4
法国10.6

材料四   截至1914年英、法、德三个主要资本输出国家的资本输出额和流向



(2)为探究英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你会选择材料一、二、三中哪几则材料?这些材料之间的关联如何?
(3)根据你所选择的材料,你如何理解这一"世纪之交"的变化?
7 . 下图是一副政治漫画,它反映的主题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
C.冷战结束D.德国统一
2019-12-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面的连环漫画,它所反映的政治现象发生在
A.北宋B.南宋C.明朝D.清朝
10 . 考古与文献中的历史史料涵信息,历史须验证。

材料一:

材料二:


漫画:《punch》英国讽刺杂志

材料三:(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

材料四: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

(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

材料五: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
(2)就研究此次战争而言,上述五段材料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可作为印证清朝官兵英勇奋战的史料。将此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和比对还原历史的研究方法称为。(填材料序号)
(3)材料三认为清朝首先挑起战争,日方如此记载的原因为何?
2019-02-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徐汇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