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大事记

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①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建进士科,以文辞取士,科举制度形成

②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恢复九品中正制

③627年,唐太宗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④689年,武则天载初元年,亲策天下贡士,被视作“殿试”之始

⑤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下诏之后的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⑥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进行科举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

⑦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分成左右榜,左榜供汉人南人,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

⑧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起,开始实行南北卷以及之后的南北中卷制度

⑨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八股文定型

⑩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进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至此中国科举制结束

材料二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时期
地区
五代北宋南宋合计
北方40628061181110120
南方181024370027769237
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北方: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黑龙江 辽宁 

南方: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安徽 四川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贵州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科举史话》(李树)和现行高中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整理

1.材料一大事记前面四条所述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废除—恢复—再废除,从中可知(     )(单选)
A.世家大族逐渐没落B.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日益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以延续
2.材料一大事记第⑥条所述的科举改革,应与下列哪一变法或改革有关?(     )(单选)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3.材料一大事记第⑦条所述的左右榜,应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单选)
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行省制度D.四等人制
4.结合材料二表格和所学,五代、辽、金、元这几个时期状元比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二表格中状元籍贯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科举制度能够延续约1300年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06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小明同学在学习《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一课时,对教材上北京城址的变迁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材料一: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下图)



1.三朝北京城址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点?

小明同学想了解上述特点的历史起源,查找到关于国都的形制有如下记载。

材料二: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前是朝廷,王宫的后面是市。夏后氏的世室……殷人的重屋……周人的明堂……

——(战国)《周礼·考工记·匠人》(译文)

2.依据上述材料,小明同学能否确定第一问中都城形状特点起源于夏朝?为什么?

2023-1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历、西历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1)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的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
A.古代埃及①玛雅历
B.印第安地区②授时历
C.古罗马凯撒③太阳历
D.元朝郭守敬④儒略历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2)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
2023-04-1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图一魏晋时期汉人食用胡式烤肉图

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田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本纪》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不同民族间在文化交流上的特点。
2.从《魏书》记载中可以看出,促使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主观原因是(     
A.加强自己的统治   B.仰慕汉族文化   C.促进经济发展   D.加速民族交融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江南)者十六七。

——《晋书·王导传》

材料四     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丝锦布帛(bo)之饶,覆农天下。

——《宋书·孔季恭等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1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材料一     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皆举兵反(汉景帝)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在七国之乱业已平定后,汉武帝依“计”巩固统治,推测其原因何在?
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还有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_____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请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次大规模战争的对手是_______
②西域是指现在的_______
③“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西汉的都城_______
2022-1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御中发徵,乏弗行,赏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评;六日到旬,费一盾;过旬,费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典。

(注:御中发徵,乏弗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许:斥责;费:罚;一甲:1344钱;一盾:384钱;除典:免除征发)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三 里耶秦简中有一组十二枚保存非常完整的简牍,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因欠债被阳陵县司空腾依照公文程序发文催讨欠款。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费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里耶秦简编号9-2352的简文记录了一位叫居臺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上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

(注: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古井出土了3万余枚秦代简牍。里耶秦简的时间由秦始皇(含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基本横跨了整个秦王朝。这批秦简虽然是秦朝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档案,但丰富的史料价值足以从各角度去填补传统史料的空缺,在研究秦代地方管理制度、社会风貌方面更是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

材料四 《史记》载,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渔阳郡战国时属燕国,在秦代属于边境之地。屯戍,即驻防。由此可见,陈胜等人此去是要戍边服兵役的。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由百姓轮流完成,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徭役。若如此,便不能用《徭律》中的法令来证明陈胜所言的“失期当斩”不实,因为陈胜等人要接受的更可能是军法的制裁。另外,睡虎地秦简按照其中出土的《编年纪》记载,时间跨度是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三十年),不能证明秦二世没有修改法令。从史书记载来看,秦二世时期的法律更趋严苛。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第15期《秦简中的帝国兴亡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来推断,你认为陈胜、吴广等人误期应该是什么结果?请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请说明理由。
2022-06-2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材料二:装饰有辣椒图案的陶碗(秘鲁100-300年)


材料三:辣椒花(赏白花红果)


材料四: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在距今7200-5400年时,美洲印第安人已经开始驯化、家养、栽培辣椒。细论起来,辣椒有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三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亚马孙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

材料五:哥伦布在1493年1月15日星期二的《航海日记》中写道:“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

材料六: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有“番椒,丛生,白花,(果)子俨秃头笔,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等语。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从前者对辣椒的描述可以看出,辣椒传入中国之初是用来观赏的,汤显祖《牡丹亭》所列举的花园39种花中,便有“辣椒花”。

材料七:而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食用辣椒的记载,是在康熙年间贵州“土苗用(辣椒)以代盐”。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材料八: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可以分为两派:一说辣椒经由西北丝绸之路从甘肃、陕西传入中国;其二,则认为辣椒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系,是从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最先传入的。但是,两派基本上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除地图外以上材料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9期

1.依据材料一、材料四,请你大致描述一下辣椒的传播路径。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辣椒在15世纪和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注明历史背景。
3.上述材料中涉及辣椒起源于美洲的有哪些?(多选)
A.材料二       B.材料三C.材料四       D.材料五       E.材料六       F.材料七
4.根据材料五中哥伦布的相关记载,辣椒作为食物的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八中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乾陵无头石像之谜

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陵园朱雀门外,有61尊石人群像分立两旁,这些石像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前后。石像背后刻有文字,表明他们是来自唐朝西部、西北部的少数民族首领,或者是外国使臣,他们都为唐朝的统一与和平外交做出了贡献。石人像与真人一般大小,然而61尊石像的头全部不见了踪迹。那么,这些石人头像为什么被毁了呢?

材料一   据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八国联军侵华时,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所以把石人的头砍掉了。

材料二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在明朝时,当地流行瘟疫,病死百姓不计其数。百姓认为瘟疫来源可能是这些石人在作祟,所以将石像都砸掉了头。

材料三   1906年,一位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到乾陵考察,回国后写成《长安史迹研究》一书。他认为石像是在明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中倒落的,石像的头也断落了,是后人把这些石像又竖起。

材料四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6123日,陕西华县发生了里氏8-11级的大地震,八十多万人死于这次灾难。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史称关中大地震。(注:乾陵距离华县100多公里,处于震中)

——以上材料均摘自CCTV-10《探索·发现》栏目之《乾陵无头石像之谜》


(1)请逐一判断这些材料的可信度,并加以说明。
(2)你认为这些石像的原型人物有可能来自哪些少数民族或者是外国?请说明依据。
(3)武则天为什么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请说明理由。
2021-02-1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在世界各地的远古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两河流域记载大洪水故事的史诗作品是
A.《罗摩衍那》B.《旧约圣经》
C.《摩诃婆罗多》D.《吉尔伽美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每年两届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广交会的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   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首届广交会有13个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到会有19个国家、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主要来自港澳、新加坡。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57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1967 年春交会(第21届):周总理视察广交会,并做群众组织工作,保证了广交会顺利召开。

1972年   经国务院批准,春交会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的有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会。

1980年 春交会(第47届):根据1979年我国政府提出对台湾通商协议及外经贸部规定,广交会可同来自港澳地区和旅居海外的华商洽谈大陆台湾之间的贸易。从此,广交会开始了对台贸易。

1983年 春交会(第53届):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到会开展出口成交业务。

1989年 一年两届出口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08.9亿美元。

1999年 秋交会(第86届):获外经贸部授予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出自己的牌子走上前台。

2001年 春交会(第89届):到会客商超过11万人,成交金额达158亿美元,本届广交会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对商标、专利、版权等方面的侵权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2003年 秋交会:到会采购商超过15万人,成交额超过200亿美元

2006年   第100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340.6亿美元。

目前,全世界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届广交会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万多采购商到会,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景。

——摘编自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广交会大事记 记载辉煌50载》

材料二:今日(2006年10月16日)出版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宣布,从明年开始,俗称“广交会”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业界人士认为,一字之差,反映了中国外贸政策从重视出口,转变为既重视出口也重视进口,更加重视进出口基本平衡。温家宝说,广交会改名反映了中国外贸战略政策的重大转变,是广交会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重大举措,表明了中国愿意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的决心。

——摘编自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广交会改名反映外贸战略政策重大转变》


⑴根据材料概括广交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1972年和1980年,广交会先后发出了对美商的邀请和允许对台贸易,它们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⑶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百届广交会的巨大变化?
2020-02-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