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学完唐朝两税法后,某小组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两税法的细节展开进一步研习。

材料一   (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炎)乃请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材料三   下图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末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宜等状》

材料四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材料五   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从唐中叶两税法开始……到清中叶摊丁入地改革,这种取代终于最后完成了。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998年)

(1)材料一、二对两税法的记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2)材料三可印证步骤一中的哪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就研究两税法而言,材料四、五补充了哪些视角?
(4)根据研习小组的研究步骤,请你归纳研习的路径。
(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你对唐朝两税法的看法。
2024-03-29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对“秦的暴政”的认识。

“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

A同学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响应,最终秦朝灭亡。他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根据材料,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B同学认为,秦的速亡另有原因。他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二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唐)韩愈《封建论》

(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
(3)上述材料对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

C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以下一则材料

材料四   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

——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

(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解。
2023-03-21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哺育了中华儿女,更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塑造着中华民族。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黄河祭祀

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关于黄河祭祀的记载达五百多条。殷人每年都要举行多次黄河祭祀活动,以求雨、求年。
春秋战国人们祈求战争胜利、结盟和立誓等,都会“沉璧于河”,请求河神保佑或见证。
宋元宋代河患屡发,对河神的敬畏和崇拜愈发深厚,河神庙在史籍中的记载也越来越多。元代祭祀黄河,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朝有清一代是黄河泛滥较为频繁的一段时期,为保安澜,每有大工告成,大清皇帝多敕建河神庙或加封河神。

——整理自王德刚、王蔚《黄河祭祀的历史演变与新时代“母亲河”形象塑造》等

1.从材料一看,古代中国对黄河的印象是(     )(双选)
A.农业生产的保障   B.抵御外患的屏障   C.水害频发的源头   D.内河航运的枢纽
2.古代中国通过祭祀黄河所要表达的诉求是什么?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歌词(部分)

3.歌词中“黄河在咆哮”的原因是(     )(单选)
A.黄河频发河水泛滥   B.黄河成为南北天然屏障
C.黄河地位高于长江   D.黄河已是中华民族象征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类似《黄河大合唱》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如诗歌《伟大的黄河》、歌曲《黄河谣》、小说《黄河》、报告文学《黄河边上的春天》等。

——据曲丽丽《黄河文明之近代转型研究》

4.以黄河为主题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盛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2023-12-24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4 . 对“秦的暴政”的认识“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

材料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唐)韩愈《封建论》

材料四   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

——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
(3)对于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
(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冲突?
(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解。
2023-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进过程。某高中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结合课堂所学,第一步绘制了下列示意图。



1.根据上述制度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有历史文献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述制度中与记载相符的是____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第二步整理资料
3.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美国早期政治实践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双选)

美国《独立宣言》

杜宏宇《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

孟德斯鸠:“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



1787年美国宪法
ABCD
2022-07-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历史试题(等级考)

6 . 2022 年是中国农历虎年,某校委托历史学社布置学校宣传栏。经学生讨论,决定选择不同时期“虎”形象的文物,制作“虎年看虎”主题展板。

第一步:精选典型文物;

社团精选了不同时期四件“虎”形象的文物,并搜寻到相关历史信息。

出土时仅存左半符。符文字大意为:国君掌握右半符,杜地长官持有左半符。凡调动甲士50人以上,由国君派使者持右符与左符验合后,地方长官按使者传达之命令行动。

后石家河文化地处江汉平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为明显,其出土文物中屡屡出现玉虎形

A.杜虎符(战国秦)B.后石家河文化玉虎头(新石器时代)

位于河北的磁州窑是北方民窑代表。该枕为卧虎形,枕面绘有写意画,枕底墨书“大定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张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用具,有辟邪寓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有虎头枕治疗睡眠相关疾病记载。

出土于湖南地区的酒器。一般认为“虎食人”形象早已有之,但其承载的含义存在争议,有“震慑奴隶”“虎食厉鬼”等多种说法。

C.做州窑白地黑花鹤鸽图虎枕(金)D.虎食人直(商晚期)
1.若以制作年代先后制作展板,以上文物排序应为:(填写字母)

第二步:解读历史信息;

文物本身包含了许多历史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回答诸多历史疑问。

2.根据以上文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同学答疑解惑:(单选)
(1)以上文物中,能够确定最精确制作时间的文物是(     
A.虎符 B.虎头 C.虎枕 D.虎卣
(2)从出土的杜虎符看,这枚左虎符的持有者是谁?他能否顺利调动 50 人以上军队?(     
A.国君,能 B.杜地长官,能 C.国君,否 D.杜地长官,否
(3)玉虎头、虎食人卣并非中原出土,却呈现出鲜明的中原文化和技术特征,说明这些地方与中原必然存在(     
A.人口流动 B.商贸活动 C.殖民侵略 D.战争交锋
2022-07-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关于启成为夏朝的国君,有两段记载:《史记•夏本纪》中说“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中说:“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两段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②两段材料的主要不同点是启继位的方式
③要弄清哪段材料更可信须经过考古印证④历史现象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1-11-15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一、书籍的力量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某校“青史社”开展关于“书籍的力量”的历史主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书籍。

1.将下列书籍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活动二:了解印刷书的诞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镌刻者于木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编号,印就则付以书。

②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欲印则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伦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

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其法以机压之,一压即成。

2.按技术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 ①②D.③①②④
3.记载材料②这一技术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D.《农政全书》

活动三:感悟“书籍的力量”

4.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写字母)
书籍书籍的力量
     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新宇宙观
     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刺激了西欧航海家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
2022-11-1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罗马大道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D.中国驰道
2022-11-07更新 | 575次组卷 | 3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举行。在嘉兴的最后一天,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天的具体日期,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最后被论证是8月3日。结合下表,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观点依据结论
8月1日说《申报》嘉兴刮巨风的报道,掀翻南湖游船若干一大代表回忆中没有出现相关细节
8月2日说一大代表同天同批抵达嘉兴的记载根据沪杭甬铁路火车时刻表、嘉兴火车站到鸳湖旅馆再到狮子汇渡口的实际距离、丝网船需要“先期雇定”等事实,可以确认代表是分两批、分两天乘坐早班车到嘉兴
8月4日说根据《中国国民党九十年大事年表》的记载经过查考,这一记载缺乏史实依据:一大代表乘坐新宁轮8月4日中午驶离上海港
8月5日说写于1921年10月13日的斯穆尔基斯的信件,明确记载“从7月23日到8月5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信件所说的闭幕日期是嘉兴南湖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回到上海后举行的中共中央第一次会议,斯穆尔基斯把中共中央第一次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混淆

A.史料记载和个人回忆相结合,可以肯定史实发生与否B.厘清史实的真实性,需从材料出发,多角度逻辑论证
C.对人们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先树立观点,再找材料D.历史真相很难探索清楚,因为它存在“层累地造成”
2021-04-02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