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4)根据材料四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2019-10-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熹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

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结合所学,完成儒学发展的相关表格。
时期内容相关人物
春秋战国儒学出现A、孟子
西汉成为主流汉武帝、B
C成为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明朝D王守仁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当年朝鲜和日本的学校会把《朱子教条》奉为学规?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3 . 用历史之眼看奥运,会发现不同时代的历史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年一度在希腊南部奥林匹亚举行的盛大竞技会,就来源于当时祭祀宙斯的隆盛典仪……相传首度奥林匹亚竞技会的举办为公元前776年,这一年成了古代希腊纪年之始。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材料二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战争不断,需要身体强壮的士兵。而体育竞技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各城邦开展体育运动,故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

——赵本义《古希腊政治哲学》

1.材料一中,“公元前776年”又可表述为(     
A.公元前8世纪前期B.公元前8世纪后期
C.公元前7世纪前期D.公元前7世纪后
2.19世纪以前,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现在已将古希腊文明史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主要归功于(     
A.史学家的预测B.文献的新发现C.考古学的突破D.神话的新解读
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产生的原因。(双选)
A.祭祀神祇的宗教需要B.训练军人的军事需要
C.获取利益的经济需要D.城邦交际的外事需要
2023-01-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是中国梦的十九世纪版本,它由洋务派主要领袖之一的左宗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于1866年底落户五口通商城市福州的马尾港。它最初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仿造英法等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二是用西方的师资培养能驾驶蒸汽轮船的“良将”和能用西方技术制造枪炮的“良工”。可是,这所厂校合一的海军学校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却大大超越了创办之初设定的目标。

船政之最:

1)中国近代航海教育的发祥地。福建船政成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科技专科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和第一所技工学校(艺圃),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采取入学招考、借才异域、师夷长技、学用结合的新式教育模式,别于科举之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闽堂是开山之祖”。

2)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船政为中国造船创始之厂”,创造了中国造船的数个第一:第一艘千吨级兵商舰船“万年清”;第一艘远东最大巡洋舰“扬武”;第一艘铁胁船“威远”;第一艘钢甲舰“平远”;……等。船政41年来生产的舰船总吨位占当时全国的82.26%,创办初期产业工人占全国同期人数的30%。

3)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先河。船政首次大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设备运行和管理技能,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形成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生产关系变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

4)中国制造肇端之地。船政创办了与造船相关的“十八厂”,自制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起重机、车床、锅炉、新式抽水机,以及机制铜钱、精密仪器(钟表、经纬仪、罗盘、气压计、望远镜、瞄准器等)大炮、水雷和鱼雷等。

5)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造就了一批近代海军英才,如叶祖珪、萨镇冰、邓世昌、刘步蟾等;营造了40多艘近代海军舰船;创建了中国近代海军“福建轮船水师(福建水师、船政水师)”;实现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远航。

6)中国现代航空业的萌生地。……

7)创立留学生制度,派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留学生学成均归国,使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提升了一个层次。如造船专家魏瀚、铁路专家詹天佑、轮机专家陈兆翱……等。

8)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船政实行开放型的教育方式,推动了中学西传、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如外交家陈季同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翻译家王寿昌与林纾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思想家严复翻译世界八大名著《原富》《法意》《天演论》等;总监日意格(法)编撰《法汉袖珍词典》等。

9)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之倡首。船政最早在国内发展无线电及通讯技术,创办中国第一家电报学堂,铺设中国第一条(川淡)海底电信电缆;……

(10)制定近代中国第一个航海国际标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相关解说词


(1)根据船政之最的材料,归纳船政学堂教育的特点。
(2)船政学堂自开办以来最大的成就在于培养人才。根据所学,简述其中的佼佼者启蒙思想家严复的贡献。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船政学堂的影响?
2021-02-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1)对照英国和美国,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最终是如何改变这种政治特点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根据上述回答和所学知识,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2020-0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古代民主政治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伯里克利在葬礼上的演说


问题:
(1)材料中的民主政治是在哪个国家实行的?请归纳文中提及的民主政治的三个特点
(2)请说出这种民主政治在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它在何时达到全盛?请你结合已有知识,谈谈对这种民主政治的看法。
2020-03-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
2020-02-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子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
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⑴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
⑵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5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历史试卷

9 . 在人类走向现代的历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展露全貌,跨越血缘、地缘,凝聚个体之力的公司随之诞生。

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度的本质特征在于“有限责任”和“法人”。组建公司时,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材料一: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贸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是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材料二:当地理大发现一点点勾勒出世界的全貌,公司率先出发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司利益与国家意志密不可分。它们曾屡屡调兵遣将,用枪炮去打开潜在的市场。

材料三: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看做是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材料四:1882年爱迪生启动了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类由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曾经说过,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材料五:19世纪末,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材料六: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苹果公司通过iphone、iPad和iTunes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CCTV纪录片《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很多学者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的原因。
2.材料三中,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公司的力量?
2024-01-1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2022年5月,有网友发帖表示,在给自己小孩买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一书中发现史实性错误。书中在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图中,丁汝昌和几位清朝将领低头弯腰,向日本军官表示屈服。这一帖子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小明同学关注到以后,去翻阅了现行初中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书中是这样描述的: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为此,小明同学想给出版社写一封信,为了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他找到了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投降图》(原图说明:想象图,日本右田年英,创作于1895年)


材料二:当时海军提督衙门十名守卫之一谷玉霖的回忆:……亲眼所见,“丁军门自尽后……(牛道台)集众筹议投降事。”

材料三:日本人的说法: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包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向丁汝昌劝降,但遭到拒绝。战斗数日后,丁汝昌在镇远舰上服毒自尽。

材料四:当年《纽约时报》的报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为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

材料五:《清史稿》(北洋政府编撰,1927年完稿)的评价:甲午之役,海陆军尽覆,辱莫大焉。汝昌虽有罪,而能以一死报国,尚知畏法。

材料六: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当年在威海卫保卫战最后的阶段,日本人击败北洋水师,主战派和主和派为此意见不统一,丁汝昌见突围无望,选择了自杀殉国。丁汝昌的部将牛昶昞盗用其名义起草了投降文件,与日本进行媾和。并在战败后向清廷说了假话,称丁汝昌下令起草投降文件,而后畏罪自杀。以致于丁汝昌在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产都被籍没了。宣统二年,在萨镇冰等一众海军将领的努力下,丁汝昌终于得以平反。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和《中国近现代史辨疑与释读》(邵雍著)一书的相关信息整理

1.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整理小明同学求证的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来充实论证?
3.请你判断以上材料中,对于求证丁汝昌没有投降,哪一个更具有说服力?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帮助小明写一封信,向出版此插图的出版社指正错误。
2024-01-1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