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国权路某高中历史研究小组了解到有历史学家提出“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即晚明的 中国相比于之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小组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初步还原史家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路径。

步骤一

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了解晚明之前的中国状况。为此,研究小组首先基于以下资料,对晚明之前的中国各方面状况进行分析: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经,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二:“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

材料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分别是从哪些视角描述晚明之前的中国状况? 概括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状况。

步骤二研究小组又找来晚明的一些材料。

材料四:“夫天生·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

材料五:“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展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白取分金为饕飧计。”

——《西台漫纪》

材料六:“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奉旨允行。”

——《东西洋考》

2.对比步骤一和步骤二所列材料,研究小组认同“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说明其理由。
3.研究小组认为要进一步证明“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还可以补充的是(     )(双选)
A.新的农作物品种出现B.一年两熟耕作方式出现
C.赋役制度出现新变化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步骤三

4.研究小组归纳总结,上述探究活动涉及到哪些史学研究方法?
2023-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制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自我变革,同学们将其中重要的制度内容以表格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归纳。并结合材料进行深入的探究,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
(1)结合所学,请将相应内容填在指定空处(填写字母)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外朝制             D.分封制             E.郡县制
F.郡国并行制             G.军功授爵制             H.行省制                    I.察举制              J.世卿世禄制
朝代中央官制地方管理制度选官制度
西周/
秦朝
西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元朝//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图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2)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结合“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评价科举制
2023-01-0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3 .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态。阅读下表,归纳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3)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势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传播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武器   
D.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
E.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战后亚非拉涌现出大批新兴国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之路曲折坎坷。以下材料指出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之匹配的选项有(双选)
最近几十年,最大和最重要的成就是很大一批民族和国家摆脱殖民的和外来的统治而独立。……但是,外国和殖民统治的残余痕迹……和各种形式的新殖民主义仍然是阻挠其获得彻底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大家庭是不可能取得均匀和平衡的发展的。

——节选自《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1974年)

A.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022-08-0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4 . 某同学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归纳为图中所示的三个特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3-0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中华传统服饰与纹样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带领观众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时代,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材料一: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亮丽又大气;唐代丝绸服饰花团锦簇,原型参考自敦煌莫高窟9窟供养人壁画;宋代的审美婉约优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的纹样特别讲究,暗蕴其中的吉祥祝福。

                    ——据李雨心《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有改动

(1)以下对《年锦》主创选择汉、唐、宋、明这四个朝代的服饰以及纹样进行主题展示的原因推测,合理的有(     )(双选题)
A.四朝的历史延续时间长、文化鼎盛
B.四朝的文献与实物史料最为丰富
C.四朝的服饰纹样特色鲜明、样式丰富
D.四朝的服饰纹样非常讲究、亮丽大气

(2)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服饰以及纹样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

——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公元842年(日本平安时代),日本仁明天皇下诏:“男女衣服皆依唐。”

——马兴国:《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材料四:

图一《大明会典》正德六年(1511年)所描绘的狮子补

图二 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的狮子蛮绘袍

图片为武官一品、二品合用花样,当中的狮子单独蹲坐呈回首状态,头部鬃毛为螺旋状,尾部上扬,由细密线条排列形成叶子形,并在靠近根部处加以螺旋装饰。

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至宋代)的卷云、独狮直立式造型,发展为单一纹样主题。外观造型上与明朝狮子补有相似之处,皆创造出带有圆圈和漩涡装饰的狮子图案,头颈部毛发茂密,尾巴蓬松宽大。


(3)根据以上材料,服饰以及纹样可以用来研究哪些历史细节(     )(双选)
A.居住环境B.审美情趣C.法律状况D.对外交往

(4)综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的价值。
2024-03-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食物的称谓。

材料一   汉代以前,中国史书中关于水果种类的记载极其稀少。但汉代之后,葡萄、西瓜、胡桃等等水果的记载开始不断增加。魏晋之后,带“胡”字的作物开始大量在中国流行,胡瓜、胡葱、胡蒜、胡萝卜、胡椒等等。

(1)分析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增加的原因。

材料二   明代之后,番茄、番薯、番石榴等食物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一批食物的名称也逐渐改变,胡蒜被称为大蒜,胡麻被改成芝麻,到清代,以“胡”字开头的食物名称已不多见。

(2)分析明代以来食物名称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新的食物名称不断出现。

中国

         

图1   咖啡                                          图2 色拉                    图3   咖喱

(3)概括19世纪以来,中国新事物命名的方法。

美国自2080年代以来,许多来自中国的食物名称发生了转变,饺子原本叫dumpling,逐渐改为jiaozi。中国产的乌龙茶,原本称为dark tea,逐渐改为oolong

(4)从美国食物命名的转变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哪些因素影响了食物的称谓?
2023-08-0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多元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上海博物馆制定了“大博物馆计划”,陆续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和“对话世界”文物艺术两大系列为主的展览。上海某中学的小杨同学参观了多次主题展览,准备将其见闻心得分享给班级同学。以下是小杨同学分享的课件内容。

环节一:展览撷英。

(1)在课件中,小杨未将文物按时序排列,若要将四件文物按夏商周的时序排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单选)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2)小杨发现,与中国类似,世界各地或迟或早都选择了以石头作为自己文字符号的载体之一。请将小杨同学选取的文字石刻与文明区匹配。(填写字母)
   


环节二:观点分享。小杨认为:古代文明是多元的,但却从来不是孤立的。区域性帝国的崛起推动了多元文明间的交流交往。为此,小杨同学进行了表格梳理。

(3)请将下列帝国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E.奥斯曼帝国   F.阿拉伯帝国   
名称制度疆域
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兴起于巴尔干半岛北部,东征灭亡了波斯,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②:皇帝(元首)掌控国家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原本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凭借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四处征服,把整个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
③: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④:皇帝是帝国的象征。查士丁尼在位时期,根据历代皇帝颁布的法令,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一度扩张,先后占领西亚、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帝国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⑤: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7世纪开始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中国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帝国传入欧洲。
⑥: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先后征服巴尔干半岛、东南欧、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共性⑦:⑧:
(4)在如表最后一行⑦、⑧两处,小杨试图分别概括古代帝国的制度和疆域的共性特征,请帮助他完成。
2023-06-27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经济政策变革。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交替,构成经济政策变化的“钟摆运动”,反映出国家与市场的变化关系,体现权力与资本的关系。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谷物法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其主旨是限制甚至禁止谷物进口,抬高粮价,有利于土地利益集团而不利于工厂主、工人和百姓,经常导致食品暴动,成为社会动荡之源和执政难题。工业资产阶级掀起反谷物法运动。

——吴必康:《稳定与变革: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英国的贸易发达程度、其制造业的多样化以及其独创性均超过了其他国家,英国的伟大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与外国人自由贸易只是我们祖先曾要求的自由买卖……我们现在必须把这些不朽的原则(自由贸易)应用于谷物法……谷物法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还破坏了(并正在破坏着)对外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它是对自由——这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的直接侵犯。

——罗伯特·皮尔在下议院就谷物法而做的演讲(1843年)

材料三   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

——位英国记者发表的《德国制造》文章(1896年)

材料四   1929年美国股市爆跌,导致西方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体系全面混乱。经济灾难和失业贫困笼罩英国,经济自由主义束手无策。1932年麦克唐纳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

——吴必康:《稳定与变革: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若要按照表格梳理英国历史上曾出现的经济政策,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阶段历史时期经济政策
工场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上半叶
A.国家干预经济   B.自由主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英国人对自由贸易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19世纪,有英国经济学家曾认为:自由主义不仅包括贸易自由,还有政治自由等。
(3)结合所学,以史实来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概括该“自由主义”的实质。
2023-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危机,中国社会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些主张折射出历史的变迁。请将下列主张和历史人物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A.张之洞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陈独秀       E.毛泽东        F.魏源       G.洪秀全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⑥“立宪法,开国会”        
⑦“德先生”和“赛先生”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探索的特点。
2023-05-19更新 | 115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10 . 绢与马

绢马贸易是中国古代通过物物交换的一种贸易形式,“绢”主要指丝织品及布帛之类的织物,此类贸易主要发生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民间和官方均存在这类贸易的记录。

小明在学习中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搜集到了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石染典买马契》


   

这件文书是一份唐朝时的契约,出自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有3位保人作证。

马一匹,骝敦六岁。开元二十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练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分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认识者,一仰主,保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此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

——《石染典买马契》原文


(1)材料一若用于研究绢马贸易的细节当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材料二   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三   突、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绢马贸易的影响。

绢马贸易在安史之乱后发展迅速,小明又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四   时回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帛百余万匹。而中国财力屈竭,岁负马价。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五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赢,飞龙但印骨与皮。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白居易《阴山道》节选

材料六   凡发府兵……,当给马者,官予其直市之。每匹予钱二万五千..

——《新唐书·兵志》

材料七   (唐宪宗时)礼部尚书李绛奏言:“..北狄、西戎,素相攻讨,故边无虞。今回鹘不市马,若与吐蕃结约解仇,则将臣闭壁惮战,边人拱手受祸…”

——《新唐书·回鹘列传》


(3)材料中的“乾元”是(单选)(     
A.庙号B.谥号C.尊号D.年号
(4)上述哪些材料能用于研究安史之乱后绢马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绢马贸易的认识。
2023-08-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