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德国史时发现,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态度截然不同。

材料一1919年6月28日和约签订当天,德国各右翼报纸普遍在头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德意志报》更是在头版鼓吹:“复仇!德意志民族!今天,在凡尔賽宫镜厅签订了耻辱的和约。不要忘记这件事!1871年在这个地方,___①无限荣耀地诞生。然而今天,德国的荣耀正在被葬送。’

1919年7月21日,三百余万德国工人不顾政府的禁令罢工24小时,以示对政府签订《凡尔赛和约》的抗议。此后,罢工、游行、示威更是成为德国社会的常态。

——刘自强等:《<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

1.材料一中①处应该填入(     )(单选)
A.神圣罗马帝国B.拿破仑帝国C.德意志帝国D.纳粹德国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一战后德国社会对一战和《凡尔赛条约》持何种态度?这对后来德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1949-1963任此职)....发表声明称:“大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

——李文红等:《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材料三1970年12月,社民党的维利.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新总理后访问波兰,他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敬献花圈时突然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李文红等:《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3.从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二战后德国社会对二战的反思经历了哪些变化?

该历史学习小组进而去寻找其中的缘由。他们首先发现,人们认识到一战与二战的性质不同,导致了反思态度的不同。

4.一战与二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他们还发现,一战与二战后分别建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在制裁侵略上的机制不同,对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和平的维护力度不同,这也影响了德国人的反思态度。

5.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在制裁侵略上的机制有什么不同?

该历史学习小组还寻找到二战后更多的因素,影响了德国人的反思态度。

6.你觉得有哪些“更多的因素”?试举三例。
2023-04-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在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悠悠岁月,世界许多地区的人们也在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共同构成古代人类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某校史学社开展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的主题学习,步骤如下:

步骤一:追寻文化源头,查找关于早期各地域文化的相关史料和相关表述。

1.根据所学,在表格中把古代文化与相关史料准确匹配。(填写字母)。
相关史料(填写字母)
(1)古代东亚文化_______
(2)古代西亚文化_______
(3)古代非洲文化_______
(4)古代南亚文化_______
(5)古代欧洲文化_______
(6)古代美洲文化_______
A.“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
B.汉穆拉比:“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C.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D.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E.“威令在你(指法老)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F.“(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2.根据所学,在表格中把相关表述与各古代文化准确匹配。(填写字母)
(1)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主张和而不同等。_______
(2)《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_______
(3)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独立发展。_______
(4)被誉为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_______
A.古代印度文化B.古代印第安文化C.古代希腊文化D.古代中华文化

步骤二:聚焦“轴心时代”,探寻早期文明走向成熟的动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世纪一前3世纪,同时出现在亚欧部分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为“轴心时代”。他认为这个时期这些文化和思想上的突破,成为后来文化发展的源泉。以中国为例,对下列问题解答做出选择。

3.“轴心时代”的出现与以下哪一技术的发明息息相关?()(单选)
A.新石器发明B.制陶技术C.青铜冶炼D.冶铁技术
4.中国在“轴心时代”最具历史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是()(单选)
A.创制礼乐文明B.出现“百家争鸣”
C.确立儒学正统D.完善理学体系
3 . 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来无数宝贵的历史记忆,复旦附中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准备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主题在附中笃志楼进行布展。


(1)他们通过地图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情况,请根据地图标示,将古代文明遗存填在相应的地点。(填写字母)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红山文化
(2)他们又找到了一些夏商周时期的史料图片进行布展,请帮助他们根据不同时期进行分类整理。

可反映夏朝情况的图片是______
可反映商朝情况的图片是______
可反映周朝情况的图片是______
(3)西周时期是我国奴求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请列举西周时期两项重要的统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2023-01-0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清朝的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建设是政府的重要事项之一。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再到清末新政推行地方自治,各地成立咨议局,基层组织建设可谓辗转相承、代有兴革,绵延不绝。

材料一:清代甲长将本户并十户造册送里长,逐次呈报。与严密的基层户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必须是有一套严密的乡里政权组织:乡亭里什伍保甲的纵向管理控制,这是“经”;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这是“纬”;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则是经、纬之基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严密的管理网络。

——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

材料二:宣统二年顺直咨议局通过了将田房税契归地方自治预备会办理的决议,但州县官并不肯放弃此项权利。于是各州县地方自治机关便采取各种途径与地方官展开斗争。如天津县成立了城镇乡联合会,并在城董事会内设典卖田房税契处,由城总董来独立其事。

——范红霞《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

材料三:(有清朝官员认为)地方自治之名,虽近沿于泰西,而其实则早已根荄于中古,《周礼》比闾、族党、州乡之制,即名为有地治者,实为地方自治之权舆。下逮两汉三老、啬夫,历代保甲乡约,相沿未绝。

——《宪政编查馆奏议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并另拟选举章程折》《东方杂志》(1909年)

材料四:宣统二年办理天津城议事会选举,调查选民资格时,当选举调查员上门调查时,一些居民对调查员“冷薄难堪,目之如丐。及询其田产职业,又恐加捐,不以实告。”……通州县选举自治研究所所长,是日投票者219人,当时通州全境人口约 36 万,选民约10 万。因此,此次参与投票者仅为选民人数的千分之二。

——范红霞《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

注释:①宣统二年:1910年。 ②泰西:西方国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清朝前期的基层治理有什么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观点?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清末新政中推行的地方自治?
2022-12-2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唐宋社会演变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了解到有关唐宋之际的社会演变已成为史学家关注的问题。他尝试通 过史料研读,初步了解这一状况。

他发现唐宋两朝商业状况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卷二十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商业的状况是(       
A.在市场中经商的人员多而杂 B.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
C.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D.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材料二:唐都长安城图(局部)

“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

——《唐律疏议》

材料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四: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2)从以上四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在商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以上四段材料还涉及到唐宋哪些变化?具体说明。

小明进一步搜集了以下史料。

材料五: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宋)郑樵《通志》卷 25《氏族略第一·氏族序》

材料六: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宋)袁采《袁氏世范》

(4)要继续研究唐宋的变化,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研究?(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情况 E.契约农民数量增加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从历史研究的史料、视野等方面,具体谈一谈历史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
2022-12-22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画中历史

绘画是人类生活的艺术呈现,也是人类历史的一种记忆。存留至今的古代陶器、青铜器、墓室壁画等,折射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某校史学社开展“画中历史”的主题学习,步骤如下:

步骤一:寻找世界古代文明区域的各种绘画作品。


(1)将下列绘画作品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字母)


步骤二:探究绘画作品隐含的历史信息。


(2)图二中“三种人”分别是僧侣、骑士、农民。结合所学,判断中古时期该地区的特征 是(     
A.等级森严 B.民主平等 C.基督教会主导 D.庄园制度 E. 法治完备
(3)图四玛雅的神庙壁画描绘了一个战争的场面,士兵们手持武器,其中一人正在刺杀敌人,其他战士或准备战斗,或正在呐喊。从壁画中可以了解到该文明区域的(       
A. 杰出的农业成就 B. 高超的绘画艺术
C. 精美的城市建筑 D. 激烈的社会冲突
(4)图五《摩诃婆罗多》描写了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图五插画中坐在马车 中的“将军”应属于哪一种姓?(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步骤三:总结绘画作品的史料价值。



(5)请选择步骤一中与图七主题(“放牧与收割”)相仿的作品,史论结合,说明绘画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2-12-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7 .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态。阅读下表,归纳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3)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势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传播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武器   
D.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
E.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战后亚非拉涌现出大批新兴国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之路曲折坎坷。以下材料指出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之匹配的选项有(双选)
最近几十年,最大和最重要的成就是很大一批民族和国家摆脱殖民的和外来的统治而独立。……但是,外国和殖民统治的残余痕迹……和各种形式的新殖民主义仍然是阻挠其获得彻底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大家庭是不可能取得均匀和平衡的发展的。

——节选自《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1974年)

A.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022-08-0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变迁

某学习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中国海关长期为外国所控制,由此激发了他们探索近代中国海关主权的兴趣。他们发现,中国近代海关关税主权的丧失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江宁条约》

材料一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江宁条约》第十条


(1)《江宁条约》又称为《________》(填空)

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更明确要求“定洋货税则值百征五”,即关税税率为5%。同年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2)至此,英国从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是(________)。(双选)
A.协定关税 B.设厂制造 C.鸦片贸易合法化 D.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清政府又与某国签订的条约中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


(3)上述材料中的“条约”是(________)。(单选)
A.《辛丑条约》 B.《黄埔条约》 C.《望厦条约》 D.《马关条约》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此后,借由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使得上海海关陷入瘫痪的时机,英、美、法等国获得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并把上海海关的制度迅速推行至全国。中国海关从业务管理到行政管理,完全掌握在外籍税务司手中。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

18611月,总理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海关总税务司。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关税自主的主张。
186311月,总理衙门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1865年,总税务司署自上海迁设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1919年,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包括关税特权在内的一切特权的要求,遭到列强拒绝。国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最高只能征收30%的附加税,同时,仍旧保留了外籍税务司制度。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希望再次破灭。194910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成立,彻底收回了海关自主权。

材料三1863年总理衙门撤李泰国另派赫德任总税务司的札文


材料四1898年,赫德曾经这样说过:“我过去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使海关站得住脚,并且不放松任何机会来扩展它的根基,从而保证它的稳定。”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

材料五 “1935年英国寄上海总署福贝士封”

如图所示邮件收件人福贝士(外籍)时任缉私科税务司。收件地址是上海赫德路(今常德路)421号海关总税务司署。


材料六1949年腾冲寄上海总署公函封如图公函的收件人是时任美籍总税务司李度,地址是上海常德路421号总署上海办事处。

(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要求总税务司署移驻南京。但英籍总税务司梅乐和借口南京无足够合适住房,将总署各科全部移设上海,称为“总税务司署上海办事处”,经过多次博弈,最终在南京设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但在上海开办总税务司署临时办事处)



(4)材料三四、五、六对于印证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有怎样的史料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变迁的认识。
2022-06-0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试题
9 . 人口迁徙自古以来,人类不断迁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①鲜卑族内迁和②的北民南迁的主要作用和原因分别是(________)(双选)
A.孝文帝改革   B.榷场贸易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2)以上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上人口迁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人口迁徙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
2022-06-0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试题
10 . 西欧的封建制度演变中古至近代早期西欧君主制度的演变,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使我们对这一演变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材料一   以法国为例,其君主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



(1)材料一中的君主制度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填空)

学者找到英法两国历史上三位君主,与材料一中的君主制度能够进行对应

材料二



(2)把材料二中的君主与材料一中的君主制度准确对应。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填写字母)
(3)与材料一中第③阶段政治制度相符合的君主还有(________)(单选)
A.英王约翰   B.法王路易十四   C.拿破仑一世   D.德皇威廉一世
(4)中古至近代早期西欧不同阶段的君主制度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依照示例,进行正确匹配。
示例:第①阶段: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
第②阶段:________、________(双选)
第③阶段:________、________(双选)
A.推动和巩固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取得自治权
C.逐步消灭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   D.市民阶层得以参政并增强自身力量
E.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F.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2022-06-01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