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

魏晋南北朝

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诗句)

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

——整理自《史记》《汉书》和《魏晋南北朝史》等

材料二   由于正德以后棉花的广泛种植,刺激了对蓝靛的需求,蓝靛的国内市场骤形扩大。而此时赣南山区社会形势的相对安宁,就吸引了大批流民前来植靛牟利。……到明后期,赣南已成为靛业的一个著名产区。“(赣州)城南人种蓝作淀(靛)……州人颇食其利”,产品远销西北省境。

——摘编自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

(1)根据材料一,从成因角度对表格中的历代人口流动进行分类。指出材料一中“北虏”引起的叛乱,并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赣州蓝靛种植繁盛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压制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转型的主要因素。
2024-01-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中的邮票是2005 年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周年”系列中的一枚,邮票背景图案是《郑和航海图》,正中心描绘了三座牌楼庙宇,分别是马六甲青云亭、马来西亚三宝垄三宝公庙和马来西亚槟城三宝宫前牌楼。下列主题最适合这枚邮票的是(     

A.睦邻友好B.开拓进取C.丝路巅峰D.宗藩体系
2024-03-09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九品中正制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其选举标准初期以德才为主兼顾家世,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关于九品中正制说法正确的是(     
①彻底摈弃汉代察举制的重大制度创新
②选举标准的变化和士族兴起密切相关
③由中正官评定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其背景是人口流移使乡里清议失去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一般认为是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开始,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又表现了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典型特征。维也纳体系虽然是保守的体系,但整个欧洲各国已经开始了由王权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的进程,这一体系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并逐渐具有了现代国际社会结构的意义。

——杨国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特征》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不平等条约体系逐渐替代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开始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美国人丁韪良在咸丰八至九年(1858-1859)间的参政经历使他认识到中国缺乏国际法知识影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涉,将国际法翻译成中文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涉的不便与矛盾。作为西方国际体系纽带的国际法著作,在他看来正是让中国进一步接受西方国家、认识西方国际社会的桥梁。1864年,《万国公法》由清政府刊定出版,国际法由此较完整地传入中国。此后,清政府依据国际法条例建立起驻外使臣制度、派遣签约全权大臣、指导具体对外交涉,对国际社会及不平等条约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且试图借助国际法抵御不平等条约中领事裁判权等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万国公法》很快传入日本、朝鲜,也是输入近代东亚的第一部国际法,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国际法学的起步与应用。

——摘编自刘婧涵《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与晚清外交体制》

材料三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国际法的角度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开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万国公法》引入中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2023-11-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时地向党内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他将这一政策具体化为十项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加强“政权组织”的措施。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系列评论,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毛泽东提出“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2024-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9月19日,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在衢州孔氏南宗家庙门前启幕。1128年,金兵南下,孔子第48世孙孔端友带族人南下扬州。后宋高宗赐孔氏定居衢州并兴建家庙,孔氏南宗就此形成。由此可知,孔氏南宗的形成主要背景是(     
A.绍兴和议B.靖康之变C.安史之乱D.澶渊之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图为英国漫画家大卫·罗于1935年夏创作的一幅作品,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的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拿手跟老虎比划着,标题为“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如果仔细看,图中右上角的树上还躲着一个人,身上写着“Foreign Interest”。对该漫画涵义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该作品创作的直接背景是“华北事变”
②作者讽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③该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德日意结成轴心国的担忧
④作者通过该作品表达了对大国绥靖政策的不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10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雇农、苦力、劳动贫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二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共中央西北局提出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分歧,党外民主人士李鼎铭首先发言,有一些中间人士政府委员赞同他的意见,但与会多数政府委员不同意其意见,纷纷发言,坚持尽力维护佃租农民和借债人的权益。经过民主协商,文件吸收了李鼎铭等人的意见,并顺利颁布实施。

——摘编自李维汉《回忆与研究》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解决“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问题,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导致近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此后则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取消农业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加持下,农村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钱宁《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的制度探索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并分析该法律实施的意义。列举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农村发展采取的政策。
2024-0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10 . 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末学堂选官与科举制均以试法取士,但本质内容仍有差别。学堂选官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非常注重“适用性”,多依职位不同对参试考生试以不同学科知识。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这使得专业型的文官能够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得以养成,由此表明其与近代西方文官选拔考试更具“亲缘性”,这也使得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得以在中国萌芽。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学堂选官与近代西方国家文官选拔更具“亲缘性”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西方各国一般均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关主管文官之考任与管理,如英国的文官委员会便是独立的文官考任机关,既不隶属于任何部、会,也不受制于内阁及各部,亦不依附于任何政党,地位中立。但以英、美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各国的考试权,仅是从机构设置上凸显其相对独立性,实质上考试用人,仍属政府权力范畴,“仍在行政权之下”,而未与行政权平起平坐。南京国民政府将“孙中山把考试权从行政权中独立出来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考试权实现了与行政权的平等。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于考试权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与近代西方国家的不同做法。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使“孙中山的考试权独立设想变成现实”的举措。

材料三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