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三角贸易关系主要是指英国、印度、中国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三角贸易商品流向为英国将本国生产的工业品输往印度,换取在印度当地种植的鸦片,然后将鸦片输往中国,以换取中国的茶叶和丝织品等,从而形成贸易循环。由于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英国工业品无法在中国打开市场,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活习惯的改变,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英贸易出现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商人为改变这一现状,阻止白银外流,赚取巨额利润,竟私自将鸦片偷偷运进中国。

——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材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后, 一个充满生气的资产阶级政府将中国经济发展引入一个新时期。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体系的逐步构建,中国越来越被纳入世界经济框架中”。辛亥革命后地位陡然提升的资产阶级顺应了这种世界经济潮流,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奖励实业团体,在全社会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和运动。这一思潮为新的贸易政策出台奠定了社会基础,在北洋政府中一批著名工商界人士担任了农林、工商、财政、交通等经济部门的要职,在他们的主持下,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对外贸易的法令法规,这些法令与法规制定的缘起都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减少进口,增加输出,从而达到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目标。

——摘编自罗红希《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实践中不仅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而且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从相互增强、而不是此消彼长的逻辑来对待政府—市场关系。我国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实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商品流动和要素配置中的作用,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表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力量凸显的同时,也不断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连续实施五年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完善经济政策法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体现出对政府作用的强调。

——摘编自高帆《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角度概括“亚洲三角贸易”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对印度进行文化侵略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男女平等的口号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制度层面开展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表现,并谈谈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
2024-05-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法国的封建专制 主义则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太阳王执政时期,对内大权独揽,对外扩张以争夺欧洲霸权。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使得法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空有经济实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而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于是,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法国发展开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希望能够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并提出了众多设想。而且大多数思想家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希望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

——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材料二   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 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 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

——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 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6-18世纪“东方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政策的影响角度,简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宜麦,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 的作物引进,则与人类的活动直接相关。“建炎(宋高宗年号)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 流寓之人遍满。”……朝廷多次下诏,“两浙、江、淮路谕民杂种粟麦麻豆”,并对杂种的旱地作 物“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慈溪乡贤黄震曾动员百姓种麦,“每年春夏之间,旧谷既尽,新谷未种,天特生麦以济缺乏,使尔人民吃此麦饭,种此禾稻,循环接续,常得饱足。”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压力。世界农业科学家纷纷认为,利用水稻的杂交优势提高单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1964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科技工作者们开创了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到1999年,国家投入资金达5.4437亿元,参加杂交水稻研究的科技人员达500人。到2020年,中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面积达6.1亿公顷,增产粮食9.15亿吨……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国门40多年来,为亚非拉约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万余名技术人员……目前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8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摘编自文春晖《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技术积累及其可持续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方农业的耕作制度,分析该制度普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杂交水稻走出国门”的世界意义。
2024-04-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0年左右,英国生产了世界50%的铁、5/7的钢和40%的金属器件;1860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接近20%,居全球首位。19世纪末,英国制造业世界第一的位置被超越,此后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不断萎缩。1890年初,英国的优势产业也在衰落,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1900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萎缩至18.5%,低于美国的23.6%1913年,英国制造业份额继续下降至13.6%,远低于美国的32%

——任继球《世界工厂的挑战与应对》

材料二:为了使内阁在更迭时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保持稳定,1805年在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专管日常事务的常务次官。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参预了政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开始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以便能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经济。1855年,帕麦斯顿政府又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并决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这种用人和晋升的方式又称为“功绩制”。不过,这次改革并不彻底。

——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材料三:1851—1861年,澳洲的黄金产量约为同时期世界总产量的40%,价值约为1.24亿英镑。1861—1891年的30年间,澳大利亚的绵羊从2098万头增长到10642万头,羊毛产量从6700万磅增长到63404万磅,使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861—1891年农业产值从610万英镑增至1050万英镑。19世纪下半叶,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在工矿业和冶金业的推动下,90年代的民族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李其荣《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英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颁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善“这次改革”缺陷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淘金热”出现前英国对澳大利亚的殖民历程,并分析“淘金热”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新全球史》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其中公元500—1000年被称为“后古典时代”,下列不可能出现在这一章节中的是(     
A.总结伊斯坦布尔城繁荣的原因B.关于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分析
C.有关《查士丁尼法典》的评价D.对“教皇国”建立背景的介绍
2023-08-29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6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羁縻府州制度的好处是控制了部族首领就等于控制了全部族,但是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东突厥灭亡后,漠北崛兴了薛延陀势力,它试图取突厥而自立,并欲趁太宗东封之际向南用兵,这引起唐朝的警觉,于是唐将在西域设置的都护府体制转用到北部,设置了燕然、瀚海二都护府。都护府的职能是“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离”。

——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材料二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使西藏地区从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心向中原的内驱力。明朝在西藏地区采取了对上层僧俗首领进行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元朝封任的官员继续承认,使西藏地区各地僧俗首领直接受命于朝廷。针对西藏地区教派林立的现状,明初改变了元朝只倚重萨迦派的做法,封授了一系列的法王、西天佛子、国师、禅师等,以法王为最高僧职,又分封了五个实力强大的政教领袖,使其抚治一方。

——摘编自马啸《明清与西藏政治互动策略之比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就多个范畴作出规定,包括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对外事务等,落实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摘编自迟福林《中国改革开放全纪录(19782012)》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设置燕然、瀚海二都护府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藏地区在明朝时的正式名称。概括明朝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治理举措,并分析明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立法原则。简析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辫拖在人们身后,如绳索,如锁链,束缚身躯,桎梏自由,竟长达二百六十余年。从太平天国发出“人皆蓄发”的号召,再到清末“剪辫”风潮乍起,人们的斗争从未停止。直到辛亥革命军起,辫子才陆续革掉。“发辫之所由来,由于满洲之入中原”,“发辫之消除,亦与满洲而俱尽”。

——摘编自严昌洪《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   192210月,当时不少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纷纷倒闭。荣家企业基本上采取原有手工作坊的管理方式,企业在成本、产量、质量等方面都远赶不上外资纱厂。荣氏兄弟决心“力劝各厂整理革新”。他们任用一部分受过高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懂得管理的新人,并扩大他们的权力;根据科学管理的需要新建一批诸如“保全部”“考工部”“试验室”等新的管理部门。至于原来的工头,则调离岗位,逐步减少其权力,给予津贴自然淘汰。

——摘编自吴雪萱《荣家企业管理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发辫拖在人们身后”的时代背景,说明清末剪发辫逐渐成为风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荣氏兄弟改革企业管理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推出的历史背景。
8 . 古代至近代的贸易以货物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金融、运输等服务类贸易发展迅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时,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当时经营江南丝绸的,除了商人,还有官员、朝贡使、边镇官军人等。苏、杭一带的上市量,即参加长距离运销的丝织品,每年可达三十万匹左右,价值在三十万两白银。江南城市汇集的这些堆积如山的丝绸完全是由本地出产的,甚至北方边地所需绸缎,也大多取自江南。湖州在万历中期按律令只能衣布食粗的贱役长工,也“皆好穿丝纳绉绝纱湖罗",而温州则“富家子弟多以服饰为炫耀,……侈靡甚矣”。

——摘编自范金民、夏维中《明代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实行另类的“重商主义”,它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殖民地船只装载。这实际上是向当时荷兰的海上运输垄断权挑战。它意味着战争,战争使英国最终成功地扩大和保护了殖民地和商业。

——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

材料三1980—1995年世界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概况

金额(10亿美元),比重(%)年均增长率(%)
项目19801985199019951980-1995
货物出口额(G)20361947348548755.99
服务出口额(S)40240581112307.74
出口总额(T=G+S)24382352429661056.31
货物出口比重(G/T)83.682.881.179.8
服务出口比重(S/T)16.517.218.920.2
服务/货物(S/G)19.720.823.325.2

——王敬云《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现状和地理格局》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中后期江南丝绸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英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至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变迁。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80—1995年世界贸易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经济与技术背景。
2023-05-25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货币数量的多少决定,对于西欧“价格革命”的动因,学界过去往往据此理论侧重于对欧洲的影响。但西欧“价格苹命”的原因应当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15、16世纪是西欧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的时代,随着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产品价格多呈上升趋势。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动工商业的发展,人为地扩大了国内货币储备,推动了物价的上涨,在法国,从1500到1592年,价格增长了十倍,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气候不佳导致的粮食歉收有很大关系。欧洲各国在I4、15世纪都经历了瘟疫与战争的劫难,人口或停滞或下降,15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人口增长,在整个16世纪,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摘编自郭进萍《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动因析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中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其他因素。
2023-06-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辣椒原产美洲,是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明中后期)进入中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曹雨《中国食辣史》

材料二   以下是两则明清时期记载辣椒的史料

明代杭州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

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乾隆年间《贵州通志物产》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

——摘编自《燕闲清赏笺》《贵州通志》

材料三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请结合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划分等相关史实,依照下图提供的圆点,选择相应地区,填入空格处,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主导的辣椒传入线路。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辣椒传入中国后用途的变化,并分析在清代的贵州,辣椒被广泛食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949年后食辣习俗逐步扩展的背景
2023-01-10更新 | 511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