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以诗文证史”是中国传统的文史观。先秦诸子“引诗”已成风气,《荀子》引诗最多,《孟子》次之。到汉代,毛公解《诗》每篇必言后妃之德和《春秋》史实。南朝刘宋的裴松之,引《搜神记》等笔记小说注《三国志》。到宋代,司马光将“遍阅旧史”与“旁采小说”相对应。晚明的钱谦益用“诗史互证”方法完成了20卷的《杜工部诗笺注》。清代学者浦起龙论杜诗时说:“史家只载得一时事迹,诗家只显出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诗含有史书无法具备的历史信息,故应以诗文观点为准
B.诗文与史学著作互有长短,结合运用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要高度重视诗文的史料价值,必须尽可能多地参考诗文
D.中国“诗文证史”由来已久,能够看清史事的内在本质
2 . 学者在论及某一王朝的文学时说,这一王朝“是士族与王权共治的局面。……士人清谈老庄,文学上便盛行着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因为当时是否善于玄谈,成为分别士人雅俗的标准”。该王朝是(       
A.东汉B.西晋C.东晋D.唐朝
2024-03-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3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1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4 .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总会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楚辞中,奇美的想象创造了屈原美的人格。屈原希望在楚国实现他的“美政”理想,为此,他在服饰、行为、生活、环境、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都突出“奇美”二字。他在诗中写道:“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摘编自王纪人《大学语文基础》等

材料二:杜诗中辉煌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就反映了当时农村经过战争破坏的萧条衰败的景象。杜甫写战争灾难,不光是诅咒,他的思想感情非常复杂,对唐每一次正义战争的胜利,他都欣喜若狂。身处时代紧急转变的关头,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社会底层,跟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命运,“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有诗论家评价杜诗指出:“杜子美之于诗,实集众家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钱学《李白、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

材料三昆山腔自《浣纱记》问世而崛起于戏曲舞台上以后,作家辈出,作品繁多,它们促使昆山腔的演出及流传达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从万历至清中叶,可以说是昆山腔剧种的黄金时代。颐和园在光绪年间重建时,与清漪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颐和园多了一座大戏楼。而标志着京剧成熟的演出规模和代表人物,都在大戏楼的建筑和大戏楼当时的演出活动中体现了出来。宫廷舞台之设计建造的科学和华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舞台。

——摘编自《京畿重地北京》《昆曲欣赏读本》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分析屈原的作品风格形成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杜诗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指出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浣纱记》的作者,列举两部“黄金时代”的新剧目。概述《浣纱记》问世后至清初,昆山腔发展的过程。②指出颐和园内“大戏楼”的名称。概述京剧形成的特点及过程。
2024-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235次组卷 | 33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浙江专用)
6 . 唐人皮日休云:“余为童在乡校时,简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见有《与进士严辉》诗。”《太平广记》载:“蒋琛,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每秋冬,于……大湖中流,设网罟以给食。”上达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     
A.私学教育兴盛B.基层形成重学风气
C.文化氛围宽松D.儒学渗透学校教育
2023-07-10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1)历史试题
7 .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下列选项中,与提花机朝代相同的是(     
A.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B.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
C.南阳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D.马钧革新翻车并在民间广泛使用
2023-07-17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2)历史试题
8 . 《易》、《诗》、《书》、《礼》、《春秋》等古代文献曾经孔子修订整理,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实际上都是一些古代政治文献,所谓“皆为政典”。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强调治国之道B.孔子创立儒家经典文献
C.中华文化表现出连续性D.儒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2023-07-06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因为“太学者,贤士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这个建议被汉武帝所接受。按照规定,太学设5个五经博士(书、诗、礼、易、春秋)。博士的弟子由太常选择,由官府提供生活费,朝廷会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授予相应官职。据此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太学设立是汉朝“独尊儒术”的体现B.太学具有培养行政人才的职能
C.太学的设立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D.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官立学府
2023-05-30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时,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时,商君言:“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     《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上述思想(     
A.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B.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
C.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D.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
2023-01-15更新 | 620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