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传国玺诗》是辽朝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得到传国玉玺时所作,诗文如下:“一时制美玉,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慎守,世业当永昌。”该诗作反映了(     
A.契丹族深受汉文化影响B.宋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C.辽统治者重视正统观念D.契丹民族特色正在丧失
2024-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关于“流求”空间指向的演变(节选)

朝代

内容

元朝

1349年汪大渊撰《岛夷志略》:“琉球”位置记为“自彭湖望之甚近”,与泉州地方文献相同。

明朝

嘉靖年间,时任工部尚书的雷礼诗作:“水环赤(尾)屿尽闽疆”。

清朝

康熙五十七年,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琉球三十六岛图》《琉球地图》等东海舆图明确记载了钓鱼诸岛属中国疆域,“姑米山”(今称久米岛)为中琉界山。
该表是当代中国某学者为研究“元明清东海疆域的形成”搜集的相关史料。由此可知,该学者(     
A.围绕着官修正史开展研究B.重视文献与口述史料的互证
C.坚持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D.立足治史情怀确定研究主题
2024-05-07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3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504次组卷 | 4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A.强调人的个性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D.相信社会进步
2023-06-21更新 | 4701次组卷 | 2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北宋诗人张耒在《卖饼儿》中写道:“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A.折射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体现了士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表达了知识分子经商的愿望D.反映出宋代阶层流动的频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主粮之一。1551年西班牙人将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带入欧洲。“马铃薯”最早出现在中国何处,学术界存在争议。

观点一:“东南沿海说”

史料1福建《松溪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县府曾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

史料21903年,美国人威廉在《荷据时期的台湾》一书中提到“1650年到过台湾的荷兰船长斯特儒斯曾在其日记中记载在台湾见过马铃薯。”

——摘编自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三)》

观点二:“北京说”

史料3明万历年间,《土豆》诗:“榛实(果实)软不及,蒸根(植物根茎)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花生),蜀国叶蹲鸱(大芋)。配茗人尤未……。”

史料4明崇祯年间,《酌中志》记载道:“斯时所尚珍味……素蔬……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北京)之山药、土豆,南都(南京)之苔菜……不可胜计也。”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观点所引史料进行辨析,找出观点所引史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措施。
7 .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是唐代风貌的写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诗人篇名内容
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绛幘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冤旎。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根据材料,提炼相关历史信息,并说明以诗证史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2022-05-13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屈大均(1630-1696年),广东番禺县人,师从南粤大儒陈邦彦,曾游历荆、楚、吴、越、秦、晋等地,广泛结识顾炎武等中原名流学者。他倡导“以诗为史”,以史学眼光进行诗歌创作,创作出《垄土行》《民谣》《蛋户》等现实主义诗篇,赋予了岭南诗派强大的生命力。他对岭南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整理,选编整辑《广东文选》《广东文集》等著作,保存了岭南的文化精华和珍贵史料。屈大均的史学著作也相当丰富,主要代表作有《广东新语》和《皇明四朝成仁录》。其中《广东新语》记载了广东政治、经济、民生、天文地理、风俗商贸、海外贸易等内容。屈大均治学务本求实,注重本土的国计民生,把发展乡邦文化和发展地方经济相互结合,成为他治学的最大特色,对整个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冼剑民关汉华《试论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杰出贡献》等


(1)概述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贡献。
(2)简述屈大均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
2022-02-28更新 | 4664次组卷 | 41卷引用:福建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某学者所做的《胡姬侍酒图》。据考订,唐人诗歌也多含胡气,以“酒家胡”及“胡姬”为鲜明特色,与“酒家胡”伴随而来的便是以歌舞侍酒的西域女郎。据此可知,《胡姬侍酒图》
A.还原了真实的历史面貌B.说明了唐诗的主题内容
C.反映了唐朝的开放风气D.体现了诗画的密切融合
2022-04-23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福建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