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新中国对“投机资本”采取的反击措施和其产生的影响,并思考新中国还采取哪些举措巩固政权。
2 .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战后都调整了国际关系,形成了新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后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而且其后至今尚无以地名命名的国际体系出现……从构建国际秩序的角度说,雅尔塔体系创建了一个双重复合秩序:一方面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适用于全球的大秩序;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

——摘编自刘建飞《雅尔塔体系的是与非》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材料一反映了学者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请列举史实分析雅尔塔体系为何被作者称作“强权秩序”。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大阵营”在各领域对抗的具体表现,并列举两例“自我控制机制”的史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从迷信中,也包括盲目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在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时期所开始的事业,以更为显著的形式得以继续。这种新的思想潮流首先来自英国和法国,所有迄今为止对宗教、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观念都遭到了质疑,受到理性判断的严格考验。凡是经不起这种“理性”考验的东西,就会像在实验室里废弃的东西一样被抛弃。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从人类起源到9·11事件》

材料二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种“新的思想潮流”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在“经济”方面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两种政体。并以美国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4 . 当我们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审视两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发现它们不仅存在着共性,更有着极为不同的个性。下列各项不属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个性”的是(     
①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
②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主要目的
③大战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球的发展阶段
④主要发动者是德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国皇帝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军队战斗力强大B.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C.中国和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D.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以下不属于列宁新观点的是(     
A.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B.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一国获得胜利
D.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推动历史发展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末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曼彻斯特“比得上伦敦,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由此可见,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是因为(     
A.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革新B.电力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
C.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D.城市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8 . 如图中所示的四个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确立促进了国家统一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摆脱殖民统治D.④通过特辖领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马克思在评论某欧洲事件时说:“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该事件(     
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B.解放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
C.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都巴格达建成后,一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印证了(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C.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D.巴格达有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