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4 道试题
1 . 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这两者间的区别,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材料二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驰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次则讲各国史:先就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缅甸、印度、波斯、中亚细亚诸小国,宜详于日本及朝鲜、安南、暹罗、缅甸,而略余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次则讲欧洲、美洲史,宜就欧美诸国讲其古今历史之重要事宜;详于大国而略于小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醒悟强弱兴衰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材料三   中国于2005年开启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就是落实政府行政职能、践行国家治理责任的战斗队,只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

——摘编自贾海藏《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路径:科学化+法制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宋儒“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的主要方式,并从官员选拔角度分析宋代“平民化、人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简述晚清中国选官制度的主要变革。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简述当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所呈现的趋势及其发挥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500—1850年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人口迁徙与移民社会”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农业技术
西周耒、耜、錞、銍等,绝
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 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耒、耜、犁、锄、铣等
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 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 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 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三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 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经营方式”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写出战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
(2)据材料二,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中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在思想领域的主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3-07-12更新 | 40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中的曲线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贸易中心B.黑奴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
C.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D.价格革命带来的通货膨胀
6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为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3)阅读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趋势。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拼盘”。结合所学,请你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看法。
2022-07-14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在国家治理中根据不同时期做出政策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历史.选修性必修1

材料二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明政府开始废除世袭土官,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即所谓的“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全国统一基本实现,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盛世局面正在形成。同时,内地人民逐渐南迁,西南地区和内地经济上互通有无,民族融合日益加强。但各土司辖地如同一个个封闭王国,土司对土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迫,有的甚至拥兵反叛。因此,有识之士改流的呼声日益强烈。雍正帝委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改流工作。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


(1)概括材料一“土断”的核心内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并简述户籍管理在明清有何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必要性及实质。
2022-05-2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图曲线反映1980~2000年某国政府收支差额(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赤字)变化趋势。该国九十年代后半期收支出现盈余与该国政府奉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关。该国主要经济政策是
A.赤字财政政策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C.自由放任主义D.“GDP第一主义”
2022-03-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9 . 近现代以来,中国以各种方式不断融入世界市场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1867-1876年我国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



(1)依据上述图表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这些变化趋势的原因及其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后的一个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三十五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三十五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三十五年。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抓住全球化机遇的主要努力。
2021-1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13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能够解释1921-1925年变化趋势的政策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B.采用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收购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