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国历史上,“野史笔记”(主要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即“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作为非官修的史籍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野史笔记”
A.其史料价值不及官修历史B.其记载缺乏历史的客观性
C.唐宋兴盛的主要原因与科举制有关D.按其性质来说应属于原始史料
2 . 据记载,1852年上海租界内地价平均每英亩售价50英镑,随后江浙一带地主、士绅纷纷涌入上海,地价年年暴涨,到1862年每英亩售价已高达10000英镑。与这一时期上海地价上涨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B.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D.上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2020-02-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一生几乎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即使是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对他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但是在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表明
A.作品中间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思想B.只有苏格拉底撰写的文字才可信
C.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已不可还原D.作者完全凭想象来塑造苏格拉底
4 .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作为必读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列。这些举措
A.有利于巩固汉代的大一统事业
B.使儒学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
C.表明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儒学
D.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5 . 据史料记载,--九四五年,农业因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战争破坏和灾害严重歉收。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因日军的“一号”攻势,使许多耕地抛荒未种。到一九四六年,这些区仍大约有30%—40%的土地未种上庄稼。河南耕地未种者达三分之二。据此可知
A.战争严重削弱了民族工业B.官僚资本掠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
C.河南省在抗战中损失最重D.战争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2020-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9-12-27更新 | 1312次组卷 | 86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漕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2019-04-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的兴旺
2019-01-30更新 | 3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D.大小诸侯与周王室宗法关系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