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8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使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D.兼具学术和政治双重功能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D.强化地方治理
2024-01-24更新 | 35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孝文帝改革(     
评价出处
礼俗之叙,璨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魏书》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廿二史札记》
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B.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C.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D.调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20年发表于《新妇女》杂志上的一首题为《家庭》的诗。
家庭!家庭!
你朝朝暮暮的祝我长进,祝我成人,
这是你爱我的心!
为什么又时时束缚我自由,阻止我前行,
更不许那蓬蓬勃勃的人生乐趣,和我接近?
家庭!家庭!
潮流激荡,趋向光明;
你为什么还做旧势力的奴隶——昏昏不醒?
我要打破你的黑暗,
那怕你压力愈重;
我奋斗的精神,总是绵绵无尽!
这首诗(     
A.标志白话文诗成为诗歌主流B.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端
C.是青年奋起反抗旧礼教写照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2023-03-27更新 | 5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儒家经典的发展和演变,有其内在逻辑性,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某历史学家在进行“十三经”逻辑结构研究时做了如下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形成过程逻辑主题
孔子晚年整理古代典籍形成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周易》。圣王之道
秦始皇时“焚书”,《乐经》从此失传。
汉孝武帝时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东汉时又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帝王之道
唐时《春秋》扩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礼经》扩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再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纲纪道德
宋时加《孟子》,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南宋时朱熹编著《大学》《中庸》“章句”和《论语》《孟子》集注”,和原有的五经合起来形成“四书五经”。心性义理

(1)根据材料,指出儒家经典演变的特征。
(2)从材料中选择一个逻辑主题,进行历史解释。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
8 . 春秋时,鲁有郊礼,此天子之礼也。季孙氏祭泰山,此诸侯之礼也。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祭祀后天子撤去祭品所唱之诗)彻。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B.分封制走向崩溃
C.贵族阶级已经堕落D.宗法制得到巩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与其父晚清名臣陈宝箴、其子历史学家陈寅恪被后世赞为“陈氏三杰”。1895年,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陈三立曾电张之洞:“吁请诛合肥以谢天下。”维新变法期间,他在罗致人才、革新教育方面效力尤多。1903年让出住宅作课堂,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废除“八股文”和跪拜礼节。1905年与李有芬创办江西铁路公司,拟修南浔铁路。1906年义宁州大荒,富商诬称“匪徒抢劫”,杀死饥民57人,陈三立为民请命。1907年袁世凯委陈三立任参政议员,未肯就。1930年,倡议以尊重科学为前提重修《庐山志》。1933年,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佐溥仪建立伪满政权,陈三立忿然与之断交。卢沟桥事变爆发,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中国人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日军欲招揽陈三立,他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

——摘编自曾宪辉《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三立在中国近代化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三立被后世赞为“陈氏三杰”之一的原因。
10 . 1949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沾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     
A.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B.标志着全国大陆已经被彻底解放
C.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D.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