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023-01-04更新 | 45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郎溪县郎溪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苏美尔诗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材料二   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受外界的干涉……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与每年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的底格里斯河不同,尼罗河是一条温顺的、可预测的大河。……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易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并说明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造成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创办私学成就斐然,传说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还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表明孔子(       
A.在文化传承作方面出重要贡献B.提倡“有教无类”
C.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D.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022-10-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直升班年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商周时代,文化由王室控制,全尤私门著述,仅有的典籍如《诗》《书》等由王室或公室文化官员整理、授受。“礼崩乐坏”之后,先生掌握的"旧法世传”之学分解为“私之学,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此种变化反映出
A.文化由统一走向分散B.礼制下移推动学术下移
C.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D.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显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唐朝开创了“四海威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据唐朝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与大唐建立过外交关系的“四蕃之国”有近四百个。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繁荣景象曾有诗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摘编自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

材料二   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对外交政策的选择缺乏主动性,仅仅依靠外交的“均势原则”(即所谓“以夷制夷”论)……李鸿章毕生奉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是以列强间的矛盾和裂痕为基础的。实际上,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的“合作”或者“勾结”远甚于彼此之间的对立,这就注定了“以夷制夷”政策必将失败。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三   目前,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就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呈现“四海咸服,万国来朝”昌盛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诠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综上所述,谈谈对外交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他们将自己的艺术主张、情感融进自己的作品中,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艺术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诗性的自然’。下列文学作品中符合这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B.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C.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D.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2019-01-05更新 | 23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2014年安徽广德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满分)

材料:南北朝时期梁朝梁武帝(464~549年)统治初期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项。二年之后,仓廪充实”。他有《诗集》32卷,在他的熏染和带动下,萧梁时期文化昌盛。他在位期间敦崇经术,开五经馆、修孔庙、兴办系列学校,针对“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他亲自示范,登堂讲授(孝经》,撰写《五经讲疏》,安排官员到处宣讲。他在《述三教诗》中写道“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梁武帝旗帜鲜明地提出“官以人而清,岂限以甲族”,选官不以门第高低为限,唯才是举,淡化士族和庶族的界限,移风易俗。

——根据杨恩玉《论梁武帝的历史贡献》改编


(1)根据材料,概括梁武帝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武帝统治初期取得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