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1更新 | 51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其港口枢纽位置具备贸易优势,吸引大量外国商人汇聚于此。18世纪,伦敦从事航运业及其附属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5%。1800年,伦敦城市人口达100万,站在世界城市化的潮头。一直到1851年,伦敦仍是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1861年,伦敦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占比达61%,成为真正的服务经济主导的城市。19世纪70年代,伦敦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资本、信贷、保险和航运服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伦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纽约、东京等城市的不断挑战。

——摘编自邓智团《伦敦全球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二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英法美在此设租界。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第一家煤气厂、最早电力厂在上海成立,电话、电报相继出现。1911年,外资在华开办企业数,上海占45%。1914-1918年间,上海棉纺织、面粉、化妆品等工业发展迅速。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多集中在上海。1929年,上海开辟联结国内各大埠的航空线路。20世纪30年代,上海是中国最主要银行的总部所在地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1935年,非上海籍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80%以上。1940年,上海埠际贸易值占全国的88%。近代上海人民先后进行了五卅运动、“八一三”抗战、反饥饿反内战等斗争。

——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伦敦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2024-08-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期,北京城乡居民主要依靠近郊山林的树木、柴草等获得燃料。永乐年间营建都城以后,伐薪烧炭日盛,有的外围山区植被“数百里外林麓都尽”。嘉靖年间,政府放宽了包括居庸关、门头沟范围内的西山煤矿和外围省份煤炭的开采管控,煤炭通过市场广泛进入家庭和生产领域,形成了“煤市街”。清朝初年,随着政局稳定和人口增长,政府采取了鼓励措施,改善开采条件、扩大开采规模,同时平抑煤炭价格,煤炭成为北京居于首位的能源类型。

——摘编自王伟《北京能源发展报告》等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伦敦传统燃料短缺,城市居民、手工作坊转而使用煤炭。1578年,威斯敏斯特宫附近释放的煤烟惹怒了女王,女王禁止此地附近的作坊使用煤炭。一部1623年颁布的法案还严禁伦敦桥附近及靠近主教门的作坊燃烧煤炭。1690-1696年,随着手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作坊主、商人、居民等屡次就煤炭的使用和减少税收等问题向议会请愿,并最终获得议会的批准。此后,酿酒、印染、蒸馏、制糖、玻璃制造、铸造和冶铁等行业构成工业燃煤消费的主体,伦敦成为轻工业作坊集中地。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推动了机械化发展,伦敦最早装置了纽考门蒸汽机。18世纪初期,伦敦市区外陆,境污染已现端倪,人们笼罩在烟雾中。

——摘编自高麦爱《燃煤使用与伦敦雾形成的历史渊源探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煤炭成为北京主要能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伦敦能源转型过程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获得的启示。
2024-08-2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

一号沉船遗址遗物包括并不限于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珐华等瓷器,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套。其中,部分瓷器外底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字样。

相关专家通过器形、装饰纹样对比分析一号沉船遗址的青花瓷器与福建老牛礁管明代中期沉船的同类器物相近,推断其年代为明正德年间;二号沉船遗址青花瓷器装饰的仙人乘槎纹样具有典型的明弘治年间特征。

——摘编自赵晓霞《实证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南海历史事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海西北陆坡沉船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并指出文物鉴定的方法。
2024-08-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宋代, 国家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佃户如果缴纳田租之后,不再租佃地主的土地,地主不得阻挠。不仅是农民;手工业者自唐代以来在官府作坊所受的劳役剥削也逐渐减少,人身依附性也大大减弱。在农业领域,西瓜、棉花等经济作物都在宋代形成了专门性的种植,药材、蔬菜也成为商品化的种植物。在手工业领域,各种行业的分工程度显著提高,丝织业已经出现专门从事丝织业的织户。宋代海外贸易极大地带动了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的发展,包括制瓷、纺织、印刷、造船等各种产业。宋代的财权、人事权和军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国家能力大大增强,宋代的商品流通很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需求带动起来的,同时,国家调控经济能力的增强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 国家忙于战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便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更多的商品和资本涌进中国市场给中国民族经济造成强大的市场压力。而中国国内政局的变更以及军阀混战,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劣势。资本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1902年为15亿美元,1914年为22亿多美元,1930年更增加到34.8亿多美元。现代化是需要政府与民众共同合作的系统工程。1936年全国每人平均分得的工业资本不到5元,而美国则为1600元。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基本上是对经济发展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呈现弱政府状态;而南京国民政府则又加强了国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呈现超强政府状态。这两种状态都不是特别有利于整合社会经济的积极因素。

——摘编自陈晋文、庞毅《现代化视阈下的民国经济发展(1912~1936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蕴含的“现代化”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经济现代化缓慢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因素。
2024-08-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她平时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崇尚慈爱。18岁时,嫁给古田人刘杞为妻;24岁时,福建大地遭遇旱灾,大旱导致粮食歉收,民不聊生。陈靖姑不顾自己有孕在身,毅然为民祈雨,她念动真言,焚烧血文,终于感动天庭,促成天降甘霖造福万民,陈靖姑也因此劳瘁而殒身。广大群众感其恩德而传颂她、崇祀她,尊她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并在其殉身成道地古田临水建庙纪念她。历代帝王也为她的事迹所感动,给予许多封号,如“临水夫人”、“通天圣母”、“顺天圣母”、“顺懿夫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等。千百年来,临水宫的香火持续兴旺,庙宇建筑的规模也不断扩建壮大,成为了世界陈靖姑文化的发祥地、海内外众多的奉祀顺天圣母陈靖姑分宫分庙的祖庙。

——摘编自杜新华《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   将一个神明纳入国家认可的神谱,是按照固定的官僚程序进行的。首先,在皇帝敕令中表彰该神明对国家的某些特殊功效。天后的第一个封号是“灵惠夫人”,1156年应一个帝国使臣的要求敕封。1192年获得了一个稍高的封号“灵惠妃”。这些卑微的封号在当时是重要的。1278年,蒙古忽必烈汗亲自封为“天妃”,以表彰她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这个海上旅行者的保护神才确立在全国的地位。在1415世纪又敕封了一系列相关的封号,包括1409年一个特别明确的封号:护国庇民普济天妃。当清朝皇帝试图加强对南方沿海地区的控制时,这个女神对国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清王朝的建立者将他躲过的一次风暴归功于天妃,给予她显赫的“天上圣母”的封号。最后,1737年乾隆皇帝将她抬上“天后”的崇隆地位。

——摘编自【美】华琛《神明的标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与“天后妈祖文化”的共通之处,并分析“天后妈祖文化”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024-07-02更新 | 1014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024-06-11更新 | 2429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特华坎谷地开始种植玉米,人们开始从游徙生活转为定居生活

300—900年                       玛雅文化全盛时期

1200年                              印加国家在秘鲁高原开始建立,16世纪达到极盛

1492-1493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

1493年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谕,划定西、葡在所谓非基督教世界的“分界线”

1501年                              西班牙殖民者贩运第一批黑奴到达圣多明各

1571年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1758-1763 年                       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 古巴被英军占领

1791年                              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

1823年                              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

1824年                              玻利瓦尔和苏克雷在阿根廷的胡宁大败西班牙军

1904年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行“大棒政策”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37-1938年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41-1942年                       海地、古巴、巴西等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对轴心国宣战

1980年代                       墨西哥经济陷入债务危机

1992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历史辞典》等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至少三则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4-23更新 | 63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