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下列最能体现少数民族政权建设特点的是
政权制度建设
官职设置设南北面官,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谓之“捺钵”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度

A.全面学习汉族B.因俗而治C.保留民族特色D.民族分化
2 . 下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其意在
论述出处
欧洲近世文明兴起,路得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迄路德之党盛,而教皇始蹶,人始睹耶教之真矣。故耶教之亡,教皇亡之也;其复之也,路德之力也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日耳曼人路惕(路德)与友菲立·麦兰极力宣斥教皇倚势作威……译拉丁经文为日耳曼语,以开民愚蔽,百折不回,身死无悔,而教皇之权始渐衰宋恕《宋恕集》
A.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B.接纳欧洲新教的观点
C.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3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
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上“西域”的范围并不固定,在唐代就多次发生变化。唐初主要指敦煌以西唐太宗时转变为吐鲁番以西,唐高宗以后则逐渐用于特指帕米尔以西。“西域”范围的变化,反映出唐代
A.边疆地区矛盾加剧B.治理疆域向西扩张
C.政治中心加速西移D.佛教东传影响扩大
2022-01-08更新 | 549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在四川出土的汉代酒肆画像砖,画面上“前店后坊”(当街卖酒、后台汇集原料酿酒)的场景依稀可辨;画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直观地呈现了汉代人的物质生活。对画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汉代
A.商业突破了严格的时空限制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
C.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现了松动D.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市场繁荣
6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材料二: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材料三: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材料四: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1)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史为鉴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
(2)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联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结合所学指出西方与中国在近代变革顺序不同所带来的结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民户只有30万当时均田农民的土地较多。至天宝十三载(754年)已增至90万户。百余年中民户增长了二倍,而耕地的开拓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民户的土地势必日益缩小。”

——翁俊雄:《唐后期民户大迁徙与两税法》

材料二   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它的主要内容是:

(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2)“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唐王朝以大历十四年

(779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征收总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某年所收最多钱谷总数,作为征收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两税征收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

(3)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不过,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仅是很少的一部分。

(4)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纳税的田亩以大历十四年(779年)的垦田数为准。

(5)对不定居的行商按三十分之一征税(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大致均等。

(6)无论户税和地税,均按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故名两税法。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反映唐后期出现哪些经济问题?导致什么结果?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两税法的特点和影响。
8 . 刘邦建立西汉之初,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一、社会秩序混乱;二、社会经济凋敝;三、政治形势动荡。面临以上三个问题,刘邦虽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他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其中在政治上的权宜政策是
A.改革三省六部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削藩D.打击豪强势力
9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写作目的。
(2)以中国走向近代民主为主题,将材料二中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如图中ABC三地的大事做出关联。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幅图片,进行描述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