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1月12日,在北京政府教育部的推动下,白话文正式进入小学教材,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进程。汉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黎锦熙对此出力甚多。表 2 为黎锦熙在当时的部分言论。
表 2
中国向来革新的事业,不经过行政方面的一纸公文,在社会方面总不容易普及的。
这样的民智实在太赶不上这样的国体了,于是想凭借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底权力,在教
育上谋几项重要的改革。
自己做的这些文章,都还脱不了绅士架子,总觉得“ 之乎者也” 不能不用,而“ 的么
哪呢” 究竟不是我们用的,而是他们——高小以下的学生们和粗识文字的平民用的。
——摘编自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话文进入小学教材”这一历史事件。
2024-06-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国崛起从来就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有学者就近代英国崛起提出如下研究思路,并进行了相关论证。

序号崛起途径论证
(1)务实发展军事力量,以质取胜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缘条件全力发展海军,不断革新技装备和军事理论,提升军队建设的质量;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2)利用“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3)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
(4)创新制度,保持政治稳定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3)(4)中的任意两项进行简要论证。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涵包含解释力、规范力、适应力等方面。其内涵如表所示。

解释力

解释力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现代世界,没有科学性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

规范力

规范力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既要解释世界又要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不仅要成为先锋队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成为整个社会的“知识资源”

适应力

适应力表现在各种文化和社会语境中被人们普遍接受、认同。适应力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语境中实现,并受具体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摘编自李晔《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新审视:解释力、规范力和文化适应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涵”,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24-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以南的中原、长城以北的草原、嘉峪关以西的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四大区域共同构成中国,而河西走廊是中国若干个走廊当中唯一一个连接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的区域,所以到河西走廊,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摘编自施展《枢纽》

材料二   河西地区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的聚合区。特别是汉武帝以来,汉族及其农耕文化扎根于此,这里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及外来文明接触交流和文化创新的舞台。如敦煌、凉州成为了佛经翻译、传播的中心。而在永嘉之乱后,河西一度成为中原儒家文化的复兴基地。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在西晋永嘉之乱后,“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复经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通,而形成了包括河西儒学在内的具有河西特色的本土文化。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0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西洋移民潮

材料一   18501940年,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了欧洲。“大西洋移民潮”——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呼,因为除了那些从俄国欧洲部分移居俄国亚洲部分的人以外,全部是越海迁移的,其规模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迁移。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种方式,欧洲的早期殖民地分支才转型成为带有欧洲政治、社会、宗教和文化诸方面传统的强大影响力的新社会。

材料二   

注:箭头的宽度与移民的人数相对应

——材料均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期的大西洋移民潮加以阐释。
2024-04-06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初,外国科幻小说开始走进中国人的阅读世界,并出现本土的第一次创作浪潮,但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基本退潮。

材料   20世纪初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

时间

作品

主要内容

1904

《月球殖民地小说》

某青年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侠义的科学家,搭乘热气球和飞船在地球周边冒险寻找妻儿,甚至登上了月球。

1904

《女娲石》

一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女革命党,在精通现代科技的神秘组织帮助下, 展开爱国救亡活动。

1908

《新纪元》

公元1999年的中国已摆脱所有不平等条约,成为一个科技发达的超级强国。面对欧洲的挑衅,中国派遣超级舰队远征欧洲。

1908

《新石头记》

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等地游历,目睹了火车、轮船、电灯等新事物,乘坐潜水艇绕行地球, 在被科技文明所震撼的同时,相信将来中国也能制造。

——摘编自储文静《脑洞大开的晚清民国科幻小说》

根据材料,从时代背景的角度,选取材料中展示的一个历史场景进行解读,并对近代科幻小说浪潮进行评价。
7 . 【伟大的共存】

亚里士多德曾说,动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既是好劳力又是美味佳肴”。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驴、牛、马、骆驼之类的动力型动物,它们让人类获得了更大的肌肉力,使人类不仅可以耕种更多的田地,而且可以运输更多货物,或更快速地移动,人类世界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剑桥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士莱恩·费根的《伟大的共存:改变人类历史的8个动物伙伴》(狗、山羊、绵羊、猪、牛、驴、马和骆驼)讲述的就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经历的这段历史。在费根看来,人类不仅改变了动物,动物同时也改变了人类。

请以“动物与人类发展史”为主题,任选一种或两种动物,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动物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史《良吏传》入传标准变迁

《汉书》

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

《魏书》《梁书》《晋书》

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

《旧唐书》

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

元修《辽史》《金史》《宋史》

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

明修《元史》

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

清修《明史》

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

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提取相应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一级达标校2024届高三1月质检模拟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5年伯克郡的18位大法官在斯皮纳姆兰做出决定:应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规模来给予穷人救济,而不论他们实际挣得的钱有多少。在该法案中,劳动者的“生存权”得到重视,一个劳动者的收入将由其工资收入加上教区的补助组成,一个家庭儿童的数量越多,他能够得到教区的工资补贴也就越高,只要人们获得的工资总数少于法令确定的家庭应有收入标准,他就会被救济。在接下来近40年的时间里,这项法令覆盖了英国几乎所有乡村,甚至涵盖了许多制造业地区。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皮纳姆兰法案》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