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其主要做法有:养老保险引入效率原则,坚持“效率优先,益顾公平”,激励劳动者通过勤奋工作、自我积累,为将来幸福打下基础;并须布《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社会救助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作用。
2023-01-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孟英(1808-1868,名士雄,字孟英,号梦隐,浙江伐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其幼承父训,立志学医。王孟英潜心告研岐黄之术,“学书不唯书“尊古不泥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或中不断创新发展中医学理论。他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天士、生白等诸家之说为纬,对温病学术加以杭理、归纳和总结,著成《温热经纬》。该书是一本温病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对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孟英另撰有《霍乱论》,全书分病情、治法、医案、药方四篇。这是一部防治霍乱的重要专著。他还注重医学文献的整理,对多种医书或选录,或参订,或辑刊。人们将他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通并称为“温病学派四大家”,自此名垂中医学青史。

——摘编自胡玲等《清代医家王孟英生平及医学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孟英对我国医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孟英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021-09-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仅仅明白一句话,通晓一个词,善治一件事的人,就只可能谈论其片面的见解,而不能广泛举例、全面阐发事情。圣人由此明白,一种言辞不可能兼容多种含义,所以,广博地选取言辞以便表达;又知一种事物不能兼备通例去概括众多现象,所以,广泛设立名分来比量各种事业功效。圣明的君主处在朝廷高位上,民众自然不敢私立异说或自视高贵,国内就没有标新立异、怪诞俗的事情,没有混杂不伦的习俗,也没有荒唐不经的礼仪,士人们也就不敢私立异说。对于那些傲慢不恭、改变法令、自立礼仪、擅定体制、制造异端邪说的人全部都要严惩不贷。

——摘编自李山、轩新丽译注《管子》(中华书局版)

材料二在古希腊雅典城邦制度下,言论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公民可以自由的发言讨论城邦的事务。但是,古希腊的“言论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和约束的,在整个民主政治环境中,公民必须将个人的自由与服从法律结合起来,在他们看来法律是让他们心服的,就像公民大会上的决定是大多数人的意志的体现一样。

——摘编自张英英《浅析古希腊时期“言论自由》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古代中西方“言论自由”产生的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和古希腊言论自由的异同点并说明其现实意义。
2021-09-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国家特色
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A.英、日、德B.意、俄、英C.美、德、法D.美、英、法
2023-04-21更新 | 1042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思想家所探讨的“商”是包括“商事”“商局”“商战”“商务”等一切带有“商”元素的事务。振兴商业在方法论上也具有多重维度,“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即当时思想家试图在“重商”的话语体系下对国民经济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在这同时又倒逼上层建筑改革,进而影响到意识观念的改变。具体来说,对外表现在贸易的互通有无上,对内表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改良生产关系上,在思想上体现为开放性的思维,在政治上表现为简政放权、制定法律、兴商、保商。

——摘编自张翕喆《清季重商思想新论》

材料二   重商主义发轫于15世纪末的英国,并进而在欧洲各国蔓延。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主义”或“硬币主义”,奉行“少买”原则,主张严格限制金银出口,像守财奴一样死守着自己的钱袋;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允许金银输出,发展工场手工业生产,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两个阶段都把货币当作财富的主要形态,并把流通领域的积累当作财富的源泉。差别只在于对财富来源认识的不同。“重商主义是近代历史上政府和商业的首次结盟”,其核心追求的是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变富变强,怎样才能使国家积累更多的财富。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起源——重商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出晚清重商思想与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英国重商主义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重商思想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城镇女性始终活跃在消费市场。来自全世界的稀有物品开始如潮水般涌入英国的市场和商店,使英国日益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乡村工业的兴起吸纳了众多的城镇和乡村的女性劳动力,她们从事毛纺织业的初级加工工作,为英国14世纪经济模式的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时期的女性更多是作为小商贩角色存在,她们从乡村收购农民多余的农产品,带到城镇市场出售,在城乡经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整个城市得以有效运转起来。

——摘编自胡玲女《1415世纪英国城镇女性经济权利和经济活动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普通妇女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女工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产阶级妇女为了摆脱男性的束缚,跨出了封闭的中世纪家庭生活,从事大量社会工作,勇于抗争不公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业革命时期因妇女地位低下而滋生的社会矛盾。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因而新兴的文化沙龙就成为当时新思想和新观念萌发的一个重要场所。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14—15世纪英国女性的角色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阶层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定位,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8世纪上半叶,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晨开的一场斗争。进入 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观点有∶乡绅是乡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内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战是衰落的乡绅为挽救自身所做的自救运动;等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战是英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

———摘编自宫艳丽《另辟蹊径的英国内战史研究——读戴维·昂德唐的(狂欢、暴动与叛乱)》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轰轰地声掀翻了清朝统治的败堂。在这历史转变的伟大时刻,革命派理应精诚团结,为共同应对旧势力的挑战,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奋斗不已。但事实与之相反,革命派在涣散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光复会依然奉行"分裂"的方针,攻击孙中山、黄兴,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把临时政府讽喻为"群盗鼠窃狗偷"。而同盟会方面又毫不相让,竭力保持自己在权力分配中的"正统"地位,甚至鼓吹采取非常手段对付对方。

-摘编自陈梅龙《蒋介石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40~166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英两国近代反封建革命遭遇挫折的共同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佣书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早期如同工匠一般,更多的业务是受雇于寺院抄写佛经。如北魏人刘芳“常为诸僧佣写经论”,唐代的王绍宗“家贫,常佣力写佛经以自给。”这一大批佣书者被称作“经生”。至宋代,佣书的主业不断缩小,不再有经生,内容也颇多改变。宋人对佣书的定义是:“ 受雇写文字谓之佣书。”佣书者通常自立门户办书铺,或在商铺、富贵人家担任文字秘书一类的工作。书铺的主要业务是涉官文书,包括代写上书文字、供词、诉讼状子、填写税钞,办理公证文书,为举人、官员承办各类文书等。涉官文书之外,民间社会生活的佣书业务更多,如契约、请柬、书信之类的书写。

——程民生《宋代的佣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佣书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6-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