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2 . 唐太宗在位时期,鼓励寡妇再嫁,对生男丁的家庭予以适当奖励;将婚姻及人口增加的情况纳入对地方官吏考核指标,作为升降参考。这些举措意在(     
A.大兴文治以促进唐朝繁荣B.遏制东突厥南下进攻
C.否定传统儒学的贞节观念D.推动经济恢复与发展
3 . 1868 年,在华工聚集的澳大利亚本迪戈市,有三分之二的华工选择与中国国内的女子结婚。在1871年前,90%以上的华工生活在矿区,到1881年虽然矿产枯竭,但这一比例仍高达65%。这反映出当时澳大利亚(     
A.移民文化认同面临挑战B.华人聚集区是中国社会的延伸
C.排华风潮阻断族群融合D.华工成为采矿业的主要劳动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国崛起从来就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有学者就近代英国崛起提出如下研究思路,并进行了相关论证。

序号崛起途径论证
(1)务实发展军事力量,以质取胜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缘条件全力发展海军,不断革新技装备和军事理论,提升军队建设的质量;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2)利用“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3)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
(4)创新制度,保持政治稳定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3)(4)中的任意两项进行简要论证。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已婚妇女未经丈夫允许禁止外出工作。19 世纪中叶前,法国就职妇女主要是女工,第三产业中妇女职员仅为15%,而到1906 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9%。这些变化表明(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成熟B.女权运动举步维艰
C.技术革命影响妇女职业角色D.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2024-05-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1-13世纪是西方经济史著作中的“伟大的垦荒时代”。这个时期欧洲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很多地方清除森林不再只为了补充耕地,而成为一种不断侵占牧地、沼泽与森林的占夺运动。这一行为(     
A.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结构B.破坏生态成为黑死病的诱因
C.源于印欧人迁徙的影响D.为欧洲社会近代化奠定基础
2024-05-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9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经费极为窘迫的情况下,调拨赈济粮达7227.4石,救济款809716.8元,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互助互济,在赈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当时(     
A.军民团结粉碎日寇的疯狂抵荡B.灾害救助以民间力量为主导
C.边区政府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D.国民政府社会保障存在缺陷
2024-05-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关系中与中古西欧封君封臣关系最相似的是(     
A.古代罗马的奴隶主与奴隶B.幕府时期日本的将军与武士
C.古代印度的婆罗门与刹帝利D.印加帝国的政区长官与下属官吏
2024-05-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汉景帝时,一些黄老学者断言周武王用武力夺取天下是谋逆不道;而另一些儒生则针锋相对指出,商纣暴虐无道,武王伐纣是顺应民意,得民心就是顺天道。汉景帝对此争论予以及时制止。这主要是因为该争论(     
A.触及了汉朝政权的合法性问题B.削弱了黄老之学的统治基础
C.对儒家思想体系重构提出考验D.不利于官僚政治制度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在陶寺遗址早期墓地中,彩绘蟠龙纹陶盘只见于几座大型墓葬,且每座墓仅有一件。稍大的中型墓虽有绘朱彩的陶盘,但其上绝无蟠龙图像。作为古代王室、诸侯专用的鼋鼓、特磬也只见于陶寺早期的几座大型墓葬。这说明当时(     
A.多种文化交相辉映B.宗教观念趋于淡薄
C.礼乐制度雏形出现D.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