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如表为12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西欧以白银计价的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据此推知西欧(     

A.饮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
C.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解体D.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2024-05-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乡贤祠成为供奉祭祀德行著闻的乡贤的祠堂,由地方官主持修建。祠内神主(乡贤牌位)名义上属于地方乡里,实际上是国家祭祀的人神,其体现的价值标准需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认知和国家意志互动良好B.儒法并用规范基层治理
C.乡贤文化主导了社会主流价值D.君主专制得到逐步加强
2024-03-29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罗马在《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之前,对过失标准不分种类和等级,而是笼统地表述。下图所示展示了《查士丁尼法典》的追责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       

A.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B.具有灵活变通及理性内涵
C.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D.具有严格的形式主义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写到,“事实似乎足够证明,第一批发明家决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由于处在实际问题面前,他们就运用他们的天然智慧以及他们的工业习惯上的和工业需要上的高深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旨在说明(       
A.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科学理论对生产实践影响深远
C.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D.生产逐渐集中并出现垄断组织
5 .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
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
2024-02-28更新 | 1179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史里有“存留养亲”制度。《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管,留养其亲。”《唐律疏议·名例》中犯死罪非十恶条称为“权留养亲”,规定犯流罪而祖父母、父母老(年八十),家无期亲成丁者,权留养亲;但如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仍执行流刑。宋、明、清律还定死罪犯亲老疾应侍者须上请,但十恶之罪除外。

——摘编自刘晓丛《中国法律的刑罚对人们心灵的教化作用》等

材料二   1911年,清政府纂成《大清民律草案》,这是“我国民法史上第一部按照资本主义民法原则起草的民法典”。由于清政府的垮台,此草策也就丧失了变成正式民法典的机会。1925-1926年,北洋政府编纂的《民国民律草案》参照传统大陆法系,按照“以物为本”的原则,分为总则、债权、物权、亲属和继承共5编。草案完成时,发生北京政变,国会被解散,无法继续审议通过。

20211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立法精神上引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设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两编,在总则编中设专节,专门规定监护制度,内容涉及监护人义务与职责、监护种类等方面内容,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都作了较为完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民法典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民法典编纂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存留养亲”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清末民初的民法典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法制史演变的启示。
7 . 战国时期货币普遍使用,种类增多,《管子·地数篇》说:“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在现实生活中黄金、铜币、粟的比价已形成一定的比例。这说明(     
A.商品交换得到发展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D.货币开始走向统一
8 . 汉初,除王国的太傅、相国、中尉由朝廷派遣外,其余百官,诸侯王均有权任免。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借机将诸侯王的管理任免权收归中央。汉武帝时期,制定了《左官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这一变化(     
A.完善了官僚政治B.淡化了宗法观念C.加强了中央集权D.奠定了盛世基础
9 . 雍正帝通过设立的“军机处”跨过朝廷设立的法定机构,将军机大臣握在手中,成为自己的办事秘书,然后摆脱了朝廷官僚机构的牵制, 自己的谕旨不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讨论,可以直接下达到任何地方、任何一个部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治理能力加强B.决策效率不断提高
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D.中枢机构相互制约
10 .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

材料二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材料三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2023-11-03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