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20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10-1937年英、美、俄(苏联)德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年份项目国家
1910年原油产量11.30.127.9______
钢产量3.313.126.56.5
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______
钢产量17.719.851.413.2
A.俄、德、美、英B.英、俄、美、德C.德、俄、英、美D.英、德、美、俄
2 .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3 . 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女性没有公民资格”,《拿破仑法典》第7条则表示“民事权利的行使不以按照宪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资格为条件”;同时,《拿破仑法典》规定“即使妻经营商业,或不在共同财产制下,或采取分别财务制,未经夫的许可,亦不得进行诉讼。”由此可见,这部法典(     
A.否定男女平等B.进步缺陷并存C.保护私有财产D.注重司法公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已经有烧制得很成功的白瓷,但是士大夫们认为“白不如青”;元朝青瓷和白瓷的地位发生了颠倒。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提高B.元代瓷器更注重异域之美
C.宋元主流学术思想不同D.宋元瓷器文化承载者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     
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
6 . 汉武帝时期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专门针对王侯宗室,每张皮币售价40万钱;白金币由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面向富商豪民发行。这一改革旨在(     
A.垄断货币发行B.削弱地方势力C.增加政府收入D.维护政治统一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     
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
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
2024-06-07更新 | 612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丹同学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参照思维导图,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选主题,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要求:主题明确,至少写出三个层级,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4-06-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2024-06-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左衽和右衽的设计区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不仅仅是服饰的差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下图契丹及着装方式的变迁折射出辽朝(     

A.效仿中原的制度倾向B.分化高压的民族政策C.民族交融的社会特征D.蕃汉分治的统治思想
2024-06-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