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瑞德根据东南亚诸国所存档案文献,对东南亚诸国向明廷朝贡的情况作了详细研究(如下表)。该表折射出明朝(     
1400-1489年东南亚国家向明朝贡情况统计一览表(单位:次)

             国家

年份

瓜哇

暹罗

占婆

柬埔寨

马六甲

文莱

菲律宾

1400-1429

30

27

23

7

16

9

9

1430-1459

15

9

22


8



1460-1489

3

8

10


3



A.对外交往趋于保守B.限制私人海外贸易
C.宗藩关系逐渐瓦解D.丧失东方大国地位
2 . 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
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2024-03-29更新 | 295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的国家如何选择工业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36个传统手工业行业中,受摧残的有8个行业。一部分原有的手工业在与机器工业的竞争与互补中,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不仅体现为数量上的增长,而且反映到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层面。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城市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如手工机器修造、丝织、棉织、针织等行业均出现了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纵观18401949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种民间以本土工业为基础的嫁接型工业化模式没有取得成功。

——摘编自彭南生《现代化中的“中国式”》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工业化与实现民族复兴之间发生了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毛泽东对工业化的思考是多元辩证的,他既看到了工业化对于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根本性危机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意识到,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可以说,毛泽东科学地把握了工业化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重要关系。

——摘编自徐坤《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材料三   中国启动工业化战略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先发国家起步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二三百美元相比,有较大差距。中国在工业化起步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西欧和西方衍生国水平的1/12。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对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的统计表明,中国仅27美元,远低于同期印度的57美元,也低于亚洲的44美元。

——摘编自郑有贵《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未受摧残的部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重要关系”的内涵。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至1957年我国在工业化路径选择方面的合理性。
2024-03-2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为后唐将领,在防范契丹入侵的作战中夺得了兵权,被部下强行拥立为帝。但他本人并不愿做皇帝。每夕宫中焚香,仰天祷祝云:“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

——摘编自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材料二   宋朝《会计录》之制设立于北宋初期,为统计全国财政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田况编写的《皇祐会计录》中对官员俸禄、赏赐的支出单开一卷。苏辙在《元祐会计录叙》中说:“夏贼窃发,边久无备,遂令益兵以应敌,急征以养兵,虽间出内藏之积以求纾民,而四方骚然,民不安其居矣。其后西戎既平,而已益之兵不复汰,加以宗子蕃衍充初宫邸,官吏冗积,员溢于位,财之不瞻,为日久矣。”

——据《宋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嗣源“不愿做皇帝”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面临的社会问题。
2024-03-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1978—1980年,中国出现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小高潮,按照官方统计,当时非农业人口增加了1800万人(不包括自然增长人口)。为此,1981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这一举措(       
A.阻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客观上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C.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D.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驿站是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方通信工具之一。这是一种以“接力”方式传递物资和信息的方法。驿站在秦汉时期趋于成熟,设置了官方交通路线——驿道,驿传为要政。到唐朝时,驿站已经广布全国各地,正如诗人岑参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到了宋代,驿站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驿站可以充当“迎宾馆”,招待来自四邻的国家使节。驿站的这个功能一直延续下去,除了提供设备,驿站在明朝还负责护送外国使节。然而,中国古代的驿递体系虽然发达,但不向民间开放。从功能上来看,它完全是为军事、政治和统治阶层服务,几乎不承担商业和社会功能。

——出自王笛著《碌碌有为:人、日常和文化》

材料二   民信局是专门传递民间邮件的服务组织,产生年代远远晚于驿站。民信局的出现填补了民间通信的空白。近代以后,民信局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逐渐分布于中国各境。建立了遍及全国经济发达和较为发达地区的通信网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民信局的弊端亦逐渐显露出来。“从整个国家的观点来看,它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它只发展了利益优厚的路线,而忽视了那些不敷开支的路线”。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邮递形式大规模进入中国,据1907年的统计,各口岸设立的的“客邮”达76所,这些“客邮”,不但侵我主权,而且,有些外国人从事走私活动,损害中国利益。所以,到晚清时期,多种邮递方式并存,出现了“官办驿站既贪污腐败,又不传递商民邮件;民信局虽然活跃,但又各自为政,过于分散;各国在华客邮既侵犯中国主权,又任意走私”的局面。这样,在建立国家邮政的呼声中,“西方近代邮政始终作为一个成功的范本被反复引用,是中国改革传统邮政的范本”。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邮政制度的确立,传统的驿站体系失去了价值遂被放弃。

——出自徐建国《赫德与近代中国邮政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驿站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邮递方式的新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市令”为朝廷任命的掌管市场的长官。如表所示为北齐、北周及隋朝市令的官位品级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政权属性官位品级
北齐京邑市令从七品
州市令从八品或正九品
北周京邑市令正六品
隋朝京邑市令正八品
州市令无品
A.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滞后B.科举冲击传统任官体系
C.政府不重视商业的管理D.朝廷整肃官制裁汰冗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日本学者曾对日本出土的48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554714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8.54%、北宋钱占82.36%、南宋钱占1.46%、明钱占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B.货币外流有效缓解日本钱荒
C.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D.主要依托钱币进行对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下列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户籍管理松弛散乱B.实物折算银两征税
C.地主赋役转嫁佃农D.赋役变革摊丁入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在华部署情况统计如下。该统计可以佐证(     

地区

投降地点

军队人数

华北

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河南洛阳、北平

328040

华东

江苏南京、安徽蚌埠、上海

346200

华中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

276100

华南

广东广州和汕头

88350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B.中共和人民军队是抗战中流砥柱
C.持久抗战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D.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4-03-01更新 | 34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