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小细节、大历史】

材料   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细节,丰富的历史细节背后往往蕴藏着真实的历史。   

著作或论文《科学革命的密码》(东方出版中心,202112月第1版,第253254页)1554年,一支拥有50门火炮的西班牙炮兵部队在开往荷兰前线时使用了近5000匹战马。火药武器及其全军装备所需要的如此高昂的成本,极其有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竞争体系的诞生和演化,相继带来一场“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战疫:人类历史上的悲壮记忆》(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207月版,第208页)18121224日,当最后一批法国部队狼狈地撒到德国时,拿破仑的60万大军只剩下约4000人,其中大部分人染病。至此,拿破仑征服俄罗斯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后人将这场令拿破仑蒙羞的瘟疫称为“斑疹伤寒将军"。
《中国近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7月第1版,第162页)同盟会发难的原定日期是旧历八月十五日,后因预备不足,改迟十天。却在八月十八日,俄租界的爆炸使革命党的机关被巡捕破获,革命党人名册也被搜去,于是仓促之间定八月十九即阳历十月十日起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王妹、侯少卿)1961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1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耗时9年后,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亩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围绕“小细节、大历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这说明我国的民法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A.彰显了时代精神B.体现了精英政治
C.具有普遍适用性D.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2022-11-1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注重刑法,对于民事行为的处理要么不做任何规定(例如契约行为),要么以刑法加以调整(例如对于财产权、继承、婚姻)。保护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利益——免受其他个人或团体的损害,并不是法律的主要任务。

——摘编自陈新宇、杨同宇《中华帝国的法律:法史学经典著作研读》等

材料二   1908年,清廷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正式起草民法,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并于1911年完成,后因清廷覆灭而未施行。19276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法制局,着手草拟各重要法典。因为民法总则、债权、物权各编暂时可以援用民间习惯及历年判例,而亲属、继承编的判例大多因袭旧有宗法制度,与世界潮流要求相距过大,法制局决定先行起草民法亲属、继承二编,于192810月完成,但因立法院尚未成立,草案被搁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下,未能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民法体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保险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法规,完善了我国民法体系。2020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规定于202111日起实施。《民法典》实施后,《婚姻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同时被废止。《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各项民事法律规定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编订修撰,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中国民法百年变迁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民法典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民法典制定及完善的原因和意义。
2022-03-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签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领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是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修道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志度退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禾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去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民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施行。

——摘编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等.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投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普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孟子提出了“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理念,要求“明君制民之产”,并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制度保证。荀子则将“王道”融入儒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哲学范式,把“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作为社会资源和财富规范,以此来保障富国裕民目标的实现。儒家还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通过养民、富民,进而实现百姓富裕,达到国家富裕的实践逻辑,是儒家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本位与价值归宿。

——摘编自董潇珊、陆永胜《共同富裕的儒学基因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普遍处于贫困状况之中,党和国家一立都特别关注农村脱贫问题。1950年我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1953年开始 在农村推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在农村建立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五保户保障制度,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保障。改革开放后又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经营制度,国家还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1994年制定了专门的扶贫计划,组织社会力量对贫困地区进行对口扶贫,并注重调动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鼓励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决策。进入21 世纪后,党和国家根据各贫困地区特点制定了多种重点扶贫方式,并建立了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2014年开始,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方式转入精准扶贫,将扶贫对象全部具体到户到人,建立了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并探索出了多种新型扶贫方式。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段金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总结新中国农村扶贫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人类减贫事业的贡献。
6 . 2019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家访问之际,发表了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下列对古希腊文明的发祥地,正确的是(     
A.古希腊文明是亚洲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B.古希腊文明是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工商业文明
C.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乃至世界的光辉典范
D.古希腊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力
2023-10-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其中的“先行先试”应该是
A.创办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C.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2023-01-15更新 | 522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2020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要以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重申对联合国宪章的庄严承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0 .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2年,尼克松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增加了中美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4日发表的反华演说使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再度加剧。彭斯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史叙事已经造成美国公众对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严重误解,其结果就是令美国公众以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将会增强,而对两国间的合作和友谊知之甚少。

——来源于《海外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的变化;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评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复杂的两国间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