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诗》等是周王室及中原诸侯国所使用的标准书面语教材。考古发现,楚国王孙遗者钟、王孙诰钟、王子午鼎等器物上的铭文有明显模仿《诗》的痕迹。据此可知(     
A.儒家学说在楚国占据统治地位B.楚国增强了华夏认同观念
C.周王室对楚国的控制力度加强D.中原诸国与楚国矛盾缓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成为此时王室家风中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学习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对其子孔鲤的过庭之训,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汉朝以来,立德修身、重视治学、学而优则仕的家风逐步形成,大量家训开始出现,譬如汉高祖刘邦遗嘱《手敕太子文》,教导其子刘盈要“读书练字,尊老用贤”。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家风文化仍然占据主流,忠孝礼仪、读书修身、勤俭节约仍旧是传统士族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曹操的《诫子植》。除了诫子文书之外,《颜氏家训》的问世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第一部系统成熟的家风教育文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家风文化在民间的大发展大繁荣。李唐帝国时,家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重视知识、读书论学”,这得益于文官科举选仕制度的确立。

宋明时期,出现大量家训读本,如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等,内容涉及忠君爱国、读书学习、修身立世、礼仪规范、勤俭节约、齐家守业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家风的主要内容。宋明时期,以儒家家风为主体,以商贾家风、女子家风等为有益补充,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具备了成熟完备的理论形态。

——摘编自张贝:《历史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家风传承发展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等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观察如图,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出土)的地域匹配正确的是(     

①卡尔纳克神庙   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③“悬诗”   ④桑奇大塔
A.①B.②C.③D.④
4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岭有子,螺赢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关键词并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南宋诗人林升在他的《题临安邸》中这样描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北宋结束割据B.元朝完成统一
C.南宋偏安江南D.金朝大定之治
2023-10-05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至清中期,中国糖业经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经历了从家庭副业制糖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制糖的发展历程。中国制糖技术进一步革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流动。清中期以降,糖品消费开始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及社会风俗当中,消费群体也由上层达官贵人扩大到下层普通民众,并逐渐在国内形成了南糖北销的格局。作为区域性特产,明清时期的中国糖品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动,出口至亚洲、美洲、欧洲等14个国家及地区。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7世纪初期,随着欧洲人对蔗糖消费欲望的增加,荷兰殖民者开始在西爪哇发展蔗糖产业,但荷兰人并不具备相关生产技术。当时,越来越多的具有蔗糖业实践经验的福建籍华人移民爪哇,带来了甘蔗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以及传统的制糖方法。在华人的生产经营组织下,爪哇的蔗糖生产迅速从西爪哇传播到中、东部地区。至17世纪中叶,爪哇已经变成一个蔗糖生产基地,不仅大大缓解了欧洲市场上的供求矛盾,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亚洲和南洋市场,其作为蔗糖主要输出地的地位,持续了近三百年。不过,爪哇蔗糖业的兴起,也减少了欧洲对中国蔗糖的依赖。鸦片战争以后,爪哇蔗糖作为“洋糖”的一部分,反倒大量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中国蔗糖业的衰落。

——摘编自林诗维《近代西爪哇华人蔗糖业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糖业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爪哇蔗糖业的特征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2-11-10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     
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
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白居易写有《胡旋女》一诗,题注:“天宝末,康居国(注:唐时西域国家)献之。”诗云:“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从作品可以推知,当时
A.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汇融合B.异域乐舞广受欢迎
C.商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隋唐时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材料重在强调,隋唐科举(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利于社会公平
C.抑制了门阀势力D.存在制度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