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成为此时王室家风中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学习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对其子孔鲤的过庭之训,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汉朝以来,立德修身、重视治学、学而优则仕的家风逐步形成,大量家训开始出现,譬如汉高祖刘邦遗嘱《手敕太子文》,教导其子刘盈要“读书练字,尊老用贤”。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家风文化仍然占据主流,忠孝礼仪、读书修身、勤俭节约仍旧是传统士族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曹操的《诫子植》。除了诫子文书之外,《颜氏家训》的问世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第一部系统成熟的家风教育文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家风文化在民间的大发展大繁荣。李唐帝国时,家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重视知识、读书论学”,这得益于文官科举选仕制度的确立。

宋明时期,出现大量家训读本,如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等,内容涉及忠君爱国、读书学习、修身立世、礼仪规范、勤俭节约、齐家守业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家风的主要内容。宋明时期,以儒家家风为主体,以商贾家风、女子家风等为有益补充,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具备了成熟完备的理论形态。

——摘编自张贝:《历史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家风传承发展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至清中期,中国糖业经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经历了从家庭副业制糖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制糖的发展历程。中国制糖技术进一步革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流动。清中期以降,糖品消费开始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及社会风俗当中,消费群体也由上层达官贵人扩大到下层普通民众,并逐渐在国内形成了南糖北销的格局。作为区域性特产,明清时期的中国糖品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动,出口至亚洲、美洲、欧洲等14个国家及地区。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7世纪初期,随着欧洲人对蔗糖消费欲望的增加,荷兰殖民者开始在西爪哇发展蔗糖产业,但荷兰人并不具备相关生产技术。当时,越来越多的具有蔗糖业实践经验的福建籍华人移民爪哇,带来了甘蔗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以及传统的制糖方法。在华人的生产经营组织下,爪哇的蔗糖生产迅速从西爪哇传播到中、东部地区。至17世纪中叶,爪哇已经变成一个蔗糖生产基地,不仅大大缓解了欧洲市场上的供求矛盾,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亚洲和南洋市场,其作为蔗糖主要输出地的地位,持续了近三百年。不过,爪哇蔗糖业的兴起,也减少了欧洲对中国蔗糖的依赖。鸦片战争以后,爪哇蔗糖作为“洋糖”的一部分,反倒大量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中国蔗糖业的衰落。

——摘编自林诗维《近代西爪哇华人蔗糖业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糖业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爪哇蔗糖业的特征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白居易写有《胡旋女》一诗,题注:“天宝末,康居国(注:唐时西域国家)献之。”诗云:“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从作品可以推知,当时
A.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汇融合B.异域乐舞广受欢迎
C.商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诗句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致评价是()唐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A.耗费国力B.激化矛盾C.加速隋亡D.促进交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与其父晚清名臣陈宝箴、其子历史学家陈寅恪被后世赞为“陈氏三杰”。1895年,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陈三立曾电张之洞:“吁请诛合肥以谢天下。”维新变法期间,他在罗致人才、革新教育方面效力尤多。1903年让出住宅作课堂,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废除“八股文”和跪拜礼节。1905年与李有芬创办江西铁路公司,拟修南浔铁路。1906年义宁州大荒,富商诬称“匪徒抢劫”,杀死饥民57人,陈三立为民请命。1907年袁世凯委陈三立任参政议员,未肯就。1930年,倡议以尊重科学为前提重修《庐山志》。1933年,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佐溥仪建立伪满政权,陈三立忿然与之断交。卢沟桥事变爆发,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中国人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日军欲招揽陈三立,他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

——摘编自曾宪辉《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三立在中国近代化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三立被后世赞为“陈氏三杰”之一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
2022-02-28更新 | 4663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在酿酒、钟表以及少量的服饰和珠宝行业诞生了最早的奢侈品牌,如法国的皮革箱包品牌路易威登、瑞士的钟表品牌江诗丹顿、英国的服饰品牌巴宝莉等。这一时期奢侈品牌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B.等级观念的淡化刺激奢侈品生产
C.各国通过品牌竞争提升工业实力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8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