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印度棉作为国内用棉的补充。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进口棉花减少,出口棉花增加,棉花从入超变成出超。下表为1868—1895年(部分年份)中国棉花出口情况。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当时(       
时间中国棉花出口值(两)
1868年587821
1891年3841129
1895年11202661
A.中国外贸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C.传统经济结构日益瓦解D.兴办实业影响了种植结构
2023-08-17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龙图像的演进】

材料一   龙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经过了以下演进历程(如下表)

时期特征代表图像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继承了前代龙所具备的沟通天地、影响云雨河泽的身份,形成了自由、生动的艺术风格。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龙图像含义多以阴阳交合为主旨。

秦汉
秦汉时代是龙图像盛行、普及的时代。这一时期,龙图像有着气吞山河的大度。龙或作为沟通天、人、地三界的媒介,或作为神仙及墓主灵魂的坐骑,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

魏晋

———

隋唐

隋唐时期龙图像具有丰满富丽、强劲健壮的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龙图像的完美形象。同时,也开始出现了限制使用龙图像的趋势,以维护帝王对龙的独享。

五代

宋元时期龙与帝王渐渐合为一体,大量供皇室、贵胄们使用的器物上都装饰有严峻威猛的龙形;元代艺术家对龙图像的改进与设计,迎合了当时社会上淡化龙的宗教含义、强烈追求其审美情趣的需要。

明清

明清两代是龙图像发展的成熟期,龙成为最高统治威仪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对龙的使用限制更加严厉。

——整理自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等

材料二   清末龙图像平民化越来越明显,龙的贵贱等级意义渐失,越来越浓厚的吉祥意蕴长存,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气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有“龙凤呈祥”“趋吉避凶”“飞黄腾达”之意。1866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斌椿为首的考察团游历欧洲,考察团的小轮上悬挂有黄龙旗,并将其作为清国的标识。1888930日,清政府编写《北洋海军章程》,首次在清国正式文件中将黄龙旗称作“国旗”。此后,长方形的黄龙旗代替以前的三角龙旗,在全国、各驻外使馆和华侨中作为清朝“国旗”悬挂。这一时期,黄龙旗在民间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民间悬挂“国旗”的意义逐渐突破以往彰显皇家权威的政治性节日的范围。

——摘编自周游《黄龙旗与现代国家想象:晚清的“国旗”、象征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先秦至宋元时期影响龙图像演进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龙图像在清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3 . 南宋时期,政府一方面警告聚集临安府的考生返回原籍,另一方面给予这些“游士”解元(地方州府主持的本地人考试,称“解试”)名额(相关情况如下表)。南宋政府的这一做法(     
年份得解举人数(解额)考生数比率
115684281/53.5
11772~3400+约1/200
11921015621/156
1198516671/333
1201514491/290
1207513841/277
1213719241/275
1216616711/334
1219719931/285
A.提升了临安的文化地位B.旨在抑制宗族势力把控科举
C.折射出科举的地域差异D.优化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结构
4 . 下表可以用来佐证民国初年(     
北洋政府袁世凯统治时期注册公司发展表
起讫时间

月数

按何规版注册

注册公司数

平均每月数

1912.4—1913.5

14

(清)公司注册章程

20

1.4

1913.6—1914.8

15

(民国)公司注册暂行章程

85

5.7

1914.9—1915.12

16

(民国)公司注册规则

121

7.6

A.经济法规颁行导致近代经济结构的变革
B.西方文明传入促使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C.北洋政府重视维护民族经济发展的秩序
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
2024-03-08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某地不同时期流行的顺口溜。顺口溜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过去现在
家有两行必有一荒七种八养九行档
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一工一农吃穿不穷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远离家门,敢出国门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
A.土地所有制的改变B.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C.国企改革逐步推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6 .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下表是关于“夏”“秋”两字甲骨文的解读。 由此可知,文字的创制反映了(     
简体汉字甲骨文文字构造文字解读

上方的“日”代表太阳高悬;下方是一个侧面的呈半跪状态的人形人在太阳下活动,会感到非常的炎热,于是就要坐在一边休息

上方是由头、身、足组成的完整的蟋蟀的造型;下面的“火”由三峰焰形组成古人将蟋蟀当作秋天的代表;主火堆成“人”形,表示农耕之后人们对土地进行焚烧播种
A.天文历法习惯的形成B.形神兼备的书法艺术
C.华夏早期文明的发轫D.闲暇有度的农耕生活
7 .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一书中统计了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宰相人数及出身(见下表)。表中情况反映了(     
赵国齐国秦国楚国韩国魏国燕国
宰相人数1391871218不详
出身宗法贵族5853119不详
寒微之士8134194
A.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B.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C.天下为公,选贤任能D.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
2023·四川乐山·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根据1985年全国工业普查数据绘制的,它部分地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经济与就业的特点。
企业类型相关数据在当地的占比情况
项目东北三省中国其他地区平均值(不含直辖市)
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业产值62%45%
职工人数43%30%
重工业企业工业产值69%53%
职工人数69%53%
表中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A.全国企业改革成效显著B.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东北经济转型面临挑战D.现代企业制度广泛建立
2023-12-21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l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1980年(件)

1990年(件)

2000年(件)

2010年(件)

2015年(件)

发达国家

2 687

2 075

14 406

85806

194 046

发展中国家

2 003

2754

15 688

58870

157 160

不发达国家

541

602

2185

10 574

27 959

合计

5 231

5 431

32279

155 260

379 216

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
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的空间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3-09-24更新 | 3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7世纪欧洲出现了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下表是当时学者的主要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国家学者观点
荷兰格劳秀斯海洋不可占领,应向所有国家开放
英国塞尔登沿海国有权占领其周围的海洋,英国及其历代君王应永享对其周边海域的排他性主权和管辖权
葡萄牙弗莱塔保留海洋人类共有属性与地位的同时,应将部分航行与捕鱼权让渡给部分国家
苏格兰威尔伍德在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限制的大洋上,应实行航行自由,但近海海域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
A.欧洲国家争夺海洋权益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C.国际海洋法规不断完善D.增进海洋共同利益成为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