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与近代山东

1904年建成通车的胶济铁路,东起青岛站西至济南站,是山东最早的铁路。某班级以“胶济铁路与近代山东”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如下史料。

【资料夹】

①清末民初,济南老字号瑞蛱祥绸布店,由专营土布转为主要经营洋布、呢绒等。益都(今青州)民众用洋纱织成的布料做衣服,手纺土布已几不可见。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三)②1905年,胶济铁路运输货物310482吨,到1913年,增加到946610吨。花生、核桃、豆类等原来只在产地附近销售的农产品均经胶济铁路运往青岛,再经海运输出。

——《胶济铁路史》

③益都杨家庄,未有铁路时,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无商业可言;有了铁路后,成为一个商业繁兴的集镇。单就烟叶交易一项,每年成交值,约有一百万元。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四)

④吾邑人情质实,安土重迁久成习惯,然数十年来,生齿日蕃,物产所入渐有不给之势,(胶济铁路开通后)则多有远游异域以谋生计者,此亦习俗之稍变于前也。

——孙维均《安邱续新志卷八风俗考》

⑤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节奏缓慢,不讲求精确计时。胶济铁路开通后,司机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车与停车,不可早到或迟到,乘客也严格按照时间出行。

——赵建修《胶济铁路杂忆》

⑥清末民初,整个临清(运河沿岸城市)市井萧条,较之全盛之时已然面目全非,聊城、德州的情况也差不多;1905年青岛的贸易额比1900年增长了4.6倍,1910年青高的贸易总值已在全国各通商口岸中居第6位。

——《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


从资料夹中任选三则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举两例说明。
2024-04-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3 . 以“新中国初期的治国理政”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4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同时,在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开创了新中国的治国理政新范式。

材料二   该学习小组又搜集了的1949年至195910年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分类和统计数量变化


1949年——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92%,私营企业广告占60%、国营企业广告占15%,个人占5%,公私合营广告占20%。1956年以后,《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多是工业产品,并且是重工业产品为主,占比80%多,广告的发布者大多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占比达到98%。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主义的角度概括建国初期治国理政新范式的内涵。
(2)研究治国理政,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人民日报》的商业广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角度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的意义加以阐释。
2022-04-2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4 . 某兴趣小组以“20世纪20、30年代的世界”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史实,得出了相关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

19191月,巴黎和会召开,之后签署《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德国;5月,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革命。

1920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

1921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1月,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

1935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

结论

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孕育并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根据史实,对结论作出分析说明。
2022-07-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指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乙: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丙:明清时期的乡约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勿作非为。
——明太祖“六谕”

清朝的乡约仪式
——据《中国历史教学挂图》

材料二   西汉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设置“道”进行管理,而对于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较大的群体设置“属国”进行统辖,在西域、西北、西南、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唐代延续了汉代这一民族政策,羁縻府州制度便是这一政策在边疆政策治理上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马亚楠《浅析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1)研究本主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一中的史料?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特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3)若进一步探究主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一角度补充材料?举例说明。
(4)《三国演义》卷首语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022-01-30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煤与近代英国”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1700-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比例分配表

1700175017751800
家庭消费47.6%42.5%42.5%35.5%
工业消费39.2%39.6%42.4%50.5%

——摘编自马涛《英国煤炭工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材料三   《笨拙》是一份英国讽刺与幽默周刊,历史上其刊登了几十幅有关伦敦雾的漫画作品。下图为1880年发表的《老煤王与雾魔》。



(1)根据材料一、二信息,概括该兴趣小组会得出什么结论,并加以说明。
(2)把材料三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是否有价值,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3)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2022-04-15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山东专版)
7 . 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大统一,大发展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康乾盛世”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清代人口与土地变化

时间民国总数(公顷)全国人口统计(亿)
顺治十八年
康熙二十四年
雍正二年
乾隆三十一年
5492577
6078429
7236429
7807156
1.21.5
1
1.21.4
2

——据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中国经济通史》

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户部银库存银数(单位:万两)(部分年份)

年份库存年份库存年份库存
康熙六年249雍正一年2361乾隆一年3396
康熙十一年1810雍正二年3163乾隆二年3439
康熙十二年2136雍正五年5525乾隆三年3486
康熙五十三年4073雍正八年6218乾隆四十一年7466
康熙五十七年4432雍正九年5038乾隆四十二年8182

——据《中国大历史清(16441840)上》

材料二   如图为清乾隆二十四年徐扬所绘,反映了苏州商业的景象。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兴趣小组选取甲、乙两则史料的理由。
(2)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3)若对“康乾盛世”的程度作出评估,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2-03-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与保障制度”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1、图2为中世纪王室和教会建立的慈善机构


图1 1671年法国王室兴建平民救济院:马赛救济院       图2 中世纪爱尔兰教会避难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取得了标志性的扩展。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逐步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了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难。

——摘编自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结论:①保障制度既是经济社会的减震机又是惰性社会的助推器。②社会保障制度受时代的制约。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对结论②加以阐释。
2021-12-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明朝经济”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并使用了以下材料。

材料甲


材料乙

明朝经济增长率(1402- -1626年)

时段增长率
前期(1402-1449年)0.410
中期(1450--1581年)0.382
后期(1582-1626年)-0.098

材料丙



(1)提取材料甲中的相关信息说明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2)使用材料乙、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兴趣小组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明朝经济”的认识。
2021-07-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确定了“马列主义”的主题,整理出四条史料,这些材料符合事实的有:(     
①“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②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③在《资本论》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④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观点
A.1条B.2条C.3条D.4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