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2020-06-02更新 | 19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优秀班)
2 . 下图中的“光荣证”见证了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由此可以推测出较合理的历史信息是
A.此证关联的历史事件是淮海战役B.此关联事件开启了解放战争反攻序幕
C.此事件使中国全境都获得了解放D.侧面反映人民解放战争能获胜的原因
3 .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资产阶级思想
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
C.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接受基督教
D.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4 .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一体化进程已消除了民族差异B.国家之间已经没有矛盾
C.一体化进程日益深化D.已经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
5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
2020-05-20更新 | 1205次组卷 | 9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普通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D.封闭性
2020-05-19更新 | 120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2020-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洹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B.彰显了民意
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D.消除了内部分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
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
2020-05-17更新 | 527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和封建制的日益形成,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然而,当商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为大一统的具有高度强制性特点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不能容忍,于是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

——摘编自邓春艳《浅析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二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统治者通过抑制个体工商业来实现政府对社会商品的垄断,并且不断实行新的剥削手段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摘编自林聿静《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农抑商政策出台的背景。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