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2024-02-28更新 | 906次组卷 | 8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数量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C.选官的客观性增强D.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2023-08-29更新 | 1283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631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A.不同种姓的职业存在世袭B.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C.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D.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2023-06-30更新 | 435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A.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B.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使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D.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作用
2023-05-29更新 | 192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5-28更新 | 8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通过考试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科目分为博学宏词和拔萃。《新唐书》记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A.保障了吏治清明与高效B.选官的标准趋向严苛
C.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D.重视官员的实际才能
2023-04-13更新 | 171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香港岛割与英国……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 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 8 29 日)

材料二 日本获得军费赔偿白银二亿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 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 4 17 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 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 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 惩办。

——《辛丑条约》(1901 9 7 日)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给中国带 来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列强侵华呈现的发展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崩溃、殖民体系瓦解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主题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