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实验班)历史试题
2 . 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差尚书班第说:“川省产米素饶,不患米谷不充,而患运送不继。”嘉庆年间的《善化县志》记载:“湖南米谷最多,然不以一岁之丰歉为贵贱,而以邻省之搬运为低昂。”这可用于说明清前中期(     
A.粮食产地不均促成商帮出现B.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C.南方盛产粮食导致粮价下跌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4-05-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居延是汉代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中有一简(下图)记载主管侦察、报警官员礼忠的情况。这反应出,汉代(     
侯长。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
小奴二人直三万。用马五匹直二万。宅一区万
大婢一人二万。牛车二两直四千。田五顷五万
轺车一乘直万。服牛二六千·凡赀直十五万
A.监察制度细致B.赋税来源广泛
C.户籍管理严格D.官员财产公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期,有“田租减半”之诏,景帝时(前155年)复“三十税一”制。东汉时,刘秀曾实行“什一之税”,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旧制。汉初规定,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20钱;15岁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一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记载,曹魏“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摘编自王文东《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秦汉至明清各朝赋役制度屡有更改变化,考察时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①赋与役分和合及其程度;②赋与役各自所占的比重;③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或标准;④赋役的课征形态。若从这四方面纵观我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唐代废租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摘编自林正根《隋唐至明清土地、赋役与农民起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与曹魏赋税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当今社会税制变革的启示。
5 . 《春秋谷梁传》记载说,春秋战国时期,一年中农隙的时候有春菟、夏苗、秋弥、冬狩四次练兵习武。田猎时规定,禽兽跑出所设定的田猎范围之外,就不再追杀,这是取战争中不追杀奔跑的败军之义。射中的禽兽如果伤在面上、头上,就放掉不要,取“不杀投降之人”的意思;射中的禽兽太小,也放掉,取不虐幼小之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该时期(     
A.崇尚战争的技艺和勇敢精神B.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
C.贵族活动礼仪化色彩依然浓厚D.军事演习已经有明确的规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赵卫彦对银矿的采冶作了详尽的记载:“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以火锻为大片。”白银“计坑冶之盛,实始于宋代”。宋朝中央的制作机构文思院等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宋代的“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北宋初,河北兵已是“岁一遣使赐银鞋”。除鱼袋、鞍辔、束带之外,宋初以银为饰已很少列入禁条。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娶亲用银器、酒店饮食店乃至卖“冰雪”的器皿都用银器的情况。

——摘编自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

材料二

史料内容文献
史料一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
史料二“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准作军官月俸。《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通典》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创设的初衷是(       
A.选拔治国人才B.增强地方权力
C.强化社会管控D.打破特权垄断
8 . 下表内容是清中期安徽县志中关于玉米种植的记载。由此可见,玉米种植的推广(     

名称

概况

绩溪县

乾隆年间,安庆人携苞芦入境租山垦种。

旌德县

嘉庆年间,种包芦者,都系福建、江西、浙江暨池州、安庆等府流民,租山赁种。
A.伴随人口流动B.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C.加剧土地兼并D.促使主粮发生变化
9 .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12个,资本总额117434500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清了一些政治束缚   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
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代祭奠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矣,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层等级森严B.礼乐制度丰富多彩
C.畜牧业经济的发展D.等级秩序规范有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